火車要坐兩天兩夜,趙棉幫他們提前買了臥鋪票,傅杭一上火車就提出由他守夜看行李,然后就開始忙活,來來回回地打熱水,水杯、熱水袋、熱飯盒
他很有風度,連帶著莊蘭都一起照顧。
趙柯胳膊支在桌上,含笑托著下巴,隨他去弄。
但莊蘭不好意思大喇喇地接受傅知青這種細致入微的照顧,拿起自個兒的水壺,“我自己打”
傅杭抬手阻攔,淡定地說“你陪她說話吧。”
莊蘭“”
這就是三人行,電燈泡的作用嗎
傅杭伸手,“給我吧。”
莊蘭機械地遞上水壺,機械地道謝。
之前的一段路,趙柯和莊蘭就什么都不用管,傅杭總會提前包辦所有的事情。
莊蘭那時候就發現他們之間的氣氛好像又有了些微妙的變化,相處時更加松弛,有時候不說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全透著默契。
他們,確切地說是傅知青,倒是沒有忽視莊蘭,但他的眼神實在有些旁若無人。
莊蘭總覺得她不應該在車里,但又不舍得錯過兩個人的互動,一直悄悄拿眼睛興奮地打量。
但趙柯和傅杭除了偶爾交談,大多數時間都書不離手,各自做著各自的事兒。
有人談追求,仿若空談,有人談追求,步步踐行。
莊蘭漸漸也沉下心,拿出書,安靜地看著。
而火車上,有許許多多上大學或者返城的知青,滿懷對未來的期望,踏上新的征程。
趙柯大學的第一年,也是教育恢復秩序的第一年,所有學生無比珍惜著重新進入校園的機會,如饑似渴地汲取著知識。
年中,為了補充和吸納更多的人才入高校,僅僅間隔半年,第二次高考再次舉辦。
趙柯臨走之前,一直在強調,學習不能因為一時的失意而停止,公社也一直在推動各個大隊積極地學習知識。
公社不斷地激勵和督促,上一次高考落榜的青年們在這一次的高考中,取得了更好的成績,整個雙山公社考上的學生比去年還多了兩人,每個大隊都有至少三人考上。
而趙村兒大隊今年考上了五個,王老三、潘翠蓮夫妻,楊菲,余三舅家的小兒子余峰以及二姑趙蓮花的兒子劉海喬。
教育的成功,同樣是雙山公社的政績,也是趙柯的政績。
但同時,雙山公社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經濟的發展和人才的流失造成的勞動力不足,使得雙山公社迫切需要作出改變。
趙柯身上有雙重壓力,一方面是公社,一方面是學業。
人說出名要趁早,相當有道理,可有時候也是一把雙刃劍。
很多同學見到趙柯后,都說曾經受到了她的鼓勵,同學們對她的關注度尤為高,對她的期待也會更高。
然而趙柯的智力只是平常,在這所天才云集的學校,頭腦實在不算出眾,完全沒有鉆研學術的天賦,需要付出十分的專注和努力,才能在這個頂尖、大型競技場中保持一個相對優秀的成績。
不像傅杭,他進入到頂尖高等學府,學業壓力和同學之間良性的競爭反倒刺激他的大腦,完全是如魚得水,飛速地進步,只半年就受到了院系教授的關注,提前進入到下一階段的學習中。
頭半年傅杭學習的方向,還延續著小時候炸飛宇宙的夢想,保持著周周見趙柯一面的頻率,半年之后,他機緣巧合之下,突然有了新的追求方向,開始準備轉專業,和趙柯見面的頻率驟降。
莊蘭等人也都在大學中融入得很好。
一般人面對趙柯這種情況,很容易有落差感,進而心態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