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韓校尉和岳校尉的軍報到了。”沈從從遠處的插著小黃旗的傳令兵手中,拿回了軍報說道。
趙桓將兩封軍報放好,左看看右看看。這兩份軍報很有趣。
韓世忠夸岳飛作戰英勇每戰身先士卒,披堅執銳,勇武無雙。保住了糧食補給線。然后在最后的時候,說了自己招募新軍,請官家恩準。
而岳飛的軍報則是夸韓世忠所率浴血奮戰,擋住了進人在平州的反撲,中流砥柱,國之柱石。然后委婉的說了一下自己微不足道的功績。
“飛于灘余擊退婁室,傷三百,殺兩百。”
兩個人的軍報都是非常詳細的指出了對方的功勞,對自己的功勞,卻寥寥幾句。
有這種軍報出現,是因為大宋重文輕武的策略,兩個人都唯恐自己戰功卓著,被官家從前線撤回來,倒是真的。
“大宋武人不易啊。”趙桓搖了搖頭,兩個人都是國之棟梁,能如此和諧相處,也算不錯。
在原來的歷史線里,韓世忠和岳飛在最開始的時候,是有些矛盾的。
岳飛三十歲見節,成為了最年輕的節度使,韓世忠多有不滿。
直到后來,平定水禍時候,岳飛讓了一部分軍功給韓世忠,才算了解了這段恩怨。后來岳飛被害,韓世忠沖到秦檜府中質問秦檜為何如此行事,就出了那句千年名言,莫須,有。
現在能夠如此和諧相處,對趙桓來說是個好消息。
“全都重重有賞。有什么金貴的賞賜,都送一點過去,接韓世忠的家人和岳飛家人進京居住,一人賜宅院一所。”趙桓忽然想到了什么問道:“朕有宅院賞賜嗎?”
趙英擦了擦額頭的汗,端了一碗豬肉燉粉條說道:“官家查抄的吳敏、李邦彥、李擢還有鄆王之后就有很多宅院了。而后又斬了不少賣國求榮之徒,又查抄了不少的宅院。而后李太宰在京中大殺特殺,又查抄了將門和官員不少的宅院。”
“賞賜是沒有問題的。官家。”
趙桓點頭說道:“那就好。不過趙都知,有就有,沒有就沒有。不要欺瞞朕。明明沒有,卻說有,然后去湊。那樣總會出現事端。你可明白?”
趙英連連點頭,將米線和豬肉夾到了碗里說道:“老臣就給官家辦了個李大家的事,還給辦砸了。這外廷的事,老臣再也不摻和了。沒那個本事,不想那么多虛事。就是把官家伺候的舒舒服服的,那就行了。”
“李太宰在京中獨攬大局,也不容易。咱們收拾停當,就趕緊回京。”趙桓說道。
“李太宰的扎子昨日又到了,說迎朕回京的大典已經準備好了。就是這個規格上,他拿捏不準。按制度是百官出城三十里,到陳橋驛迎接朕。宗少卿,你覺得如何?”趙桓拔了一口粉條問道。
宗澤沉吟了一會兒說道:“官家攻克乃還,其功績堪比太宗皇帝,理當出迎三十里,來接官家。”
趙桓搖頭,說道:“切,不就是想偷懶摸魚,不處理政事嗎?出城三十里,至少得耽誤一天到兩天的時間,讓他們在京中處理公務吧。朕到了城門,讓他們在大慶殿等著就是,虛頭巴腦,沒有任何的實際用途。”
“就這么定了。不用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