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看著李綱堅持的神情,知道今天這事怕是繞不過去了。
自己找了個好宰執,可是這個宰執有時候讓人有些頭疼。
但是人是他自己選的,他硬著頭皮也得接受李綱的反對。
他笑著說道:“那今天的常朝先到這里,陸少卿,把今天朝議的內容整理好,朕晚上要看。”
“諸位也辛苦了一上午了,下午還要忙一下,回去之后,把大宋錢莊的事,定個章程出來,大家各抒己見,明日常朝,再議此事。”
“李太宰,你留一下。朕和你有點事商量。”
李綱俯首稱是,其他幾人離開了文德殿,殿上就只剩下了李綱和陸宰兩個外廷大臣,還有內廷的趙英,以及皇帝趙桓。
連宮人都退下了。
這是當初留下的習慣,屏退左右,秘密的事秘密的說。
現在李清照接手了內廷的管理后,宮人們都安生了,但是這個習慣卻留下了。
“新計省要建,你籌備著,這事是大事,不能馬虎。”趙桓先把最重要的事說了。
新計省不是不建,而是現在不適合建。
不把貨幣問題解決了,計省建起來和過去一樣,也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原來計省的立意絕對是好的,可惜執行后才發現難度太大了些。
“臣省(xing)的。”李綱俯首說道。
趙桓點頭,才說起了內帑的事,他和李綱溝通很久。
最后還是依據里李綱的建議,票號歸商部經營,而保管費收益,歸內帑所有。
“那就這一百多家,其他票號的收益和這一百家收益區分開來。不能在多了。”趙桓無奈同意。
他說服不了李綱,因為李綱已經預設立場,說多少次都是白說。
他需要趙桓足夠的強權。
而李綱也無法說服官家,他始終無法理解,官家為何堅持的削減內帑。
不過兩人各退一步,一個把內帑的錢莊交給了大宋,讓大宋的監察部門監察。減少出現的蛀蟲的可能性。
一個把收益歸了內帑,算是讓官家的日子不那么難過。
不過經過溝通,李綱多少明白了些官家此舉的目的,他笑著說道:“官家,自古以來就是這個模樣。”
“自六王畢,四海一,**之內,皆皇帝之土,一家之天下矣。”
“現在官家的權勢和尊貴,是官家應得的。”
“若非官家臨危受命,于危難之際,救國救民,現今這天下不知道何等模樣。”
李綱最后勸了一句,離開了文德殿,他還有事要做。
趙桓看著李綱的背影,愣愣的出神,其實他和李綱的根本沖突,是理念的沖突。
在趙桓心中,大宋之天下,歸屬于大宋天下內所有百姓!不屬于自己,也不屬于趙家!
而李綱的內心,依舊是君君臣臣那一套的家天下。
趙桓從沒認為自己這天下就是自己的。
而且他認為這天底下最大的蛀蟲不就是自己這個皇帝嗎?
可惜的是,就是與自己配合極為默契的李綱,都不太同意自己的理念。
趙桓陷入了沉思,難道是朕矯情了?
李綱的意思很明顯,官家明明是食物鏈頂端的老虎,非要吃草?
李綱連午飯都沒吃,他需要跟陳沖交流下,保證官家對財權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