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人都走了,你還沒反過味兒來,這個嗅覺,還是不要在外廷做事的好。”趙桓笑著搖了搖頭,趙英這個政治嗅覺比自己還要低幾分。
趙英點頭說道:“臣就是個廚子,這些大事,自然是公卿們考量的,臣還是少摻和為妙。就是這徐光啟是誰?”
《除蝗疏》的作者署名是徐光啟。
《除蝗疏》的作者自然是徐光啟,而不是他趙桓,經歷過多次抄襲被抓之后,趙桓現在已經學乖了。
趙桓寫的《除蝗疏》自然是抄來的,系統顯示,趙桓逐字逐句研讀修改,最后寫出來的札子。
共計七章,都是除蝗之策,樣樣俱全,比姚舜輔的札子,更扎實幾分。
“一個和沈括一樣的鄉野格物學者。”
只是還要好幾百年才會出生,趙桓在心里默默的補了一句。
“陳家上了一本札子,說是私事,官家要看看嗎?陳沖呈上來的,陳家家主陳子美不讓聲張此事,得知之后,跟臣說讓臣扣著札子,這臣哪里敢。”趙英繼續整理的札子說道。
趙英從不敢扣札子,腦袋長在脖子上,挺好的。
“什么事,還讓陳子美這么小心?”趙桓興趣盎然的拿起了札子,不得不感慨,還是陳子美這人老道。
其實陳沖這封寫滿了私事的札子,里面卻說得是公事。
陳子美不在官家身側,自然不知道官家必殺趙承佑之決心,才會動自己的關系,扣了這封寫滿私事的札子,防止陷入這種宮斗之中。
說到底,陳沖還是年輕,火氣大。
送往鄂州的物資,可不僅僅是汴京和京畿諸路前往馳援,聽聞鄂州水疫之事后,陳子美在淮南淮北兩地,聯合義商,大量采購紙纏香和藥材送往鄂州。
陳子美每樣貨物親自查看,都會登記在冊,放入一封鼓舞人心的書信。
陳子美在輕點貨物的時候,意外的將隨身帶的一塊玉佩丟在了貨物的封箱之中。
陳家財大氣粗,一塊和田玉的玉佩自然值錢,但是陳子美還是沒放在心上。
但是過了幾日,再次清點送往鄂州貨物的時候,陳子美卻意外的在購買來的物資中,發現了自己遺留在物資箱里的玉佩。
陳子美沉浮商海數年,和官僚們打了不知多少交道,瞬間明白了這批貨,其實就是自己的貨罷了。
他買了自己捐出去的物資。
可這事,陳子美咬著牙吞下了,他將此事當做育子素材,教訓兒子官場道理的時候,陳沖這個兒子,直接怒氣沖冠,把這事捅到了趙桓這里。
“神奇。”趙桓看著札子。
鄂州的碼頭可不止一處,京畿路的送往鄂州的物資,因為五府十八幫三十六社的五兄弟送還給了宗澤,這批物資用到了實處。
但是淮南義商們自發購買捐贈物資,兜兜轉轉又回到了陳子美手中。
這事,何止是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