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說道:“官家,李相他們在殿外候著呢,大概是要跟官家說韓將軍、岳將軍的事。”
“宣,希望他不是來跟朕辯論的。”趙桓說起這個就是一陣頭疼,韓世忠和岳飛演的這出不進兵,終歸是讓李綱這個宰相,心生尾大不掉的擔憂了。
“官家,臣有本啟奏。”李綱身后跟著戶部尚書李彌遜;而后還跟著刑部尚書宋世卿;中書舍人、轉運使陸宰;權知樞密院事王稟;尚書左丞、知工賑院事孫博;知軍器院事陳規;商部侍郎陳子美。
王奇下野之后,現在王稟就是樞密院的當家人,這等軍事,他自然要來。
“看來是辯論來了。”趙桓看著常朝規模的小朝會,就知道韓世忠和岳飛這件事不能以“兵事官家一言而決”搪塞了。
趙桓詢問道:“都為這個事來的?王稟你也是?”
王稟連連擺手說道:“臣覺得官家做的對,臣就是來給官家站臺的。但是臣是一個大老粗,也說服不了諸位相公們。”
“其他人呢?”趙桓將李綱的札子看完之后,看了一圈問道,沒有其他的聲音,自然都是同意李綱的意見。
繼續進兵塔塔爾部。
趙桓點頭說道:“戶部這次為了配合岳將軍的戰事,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調配糧草,在上京路、大同府、邸店、市舶司大量購入了糧食,甚至導致了占城糧價漲了三成,連倭國都向大宋求糧,怕糧荒導致倭國饑荒餓殍遍地。”
“轉運司也為了這次糧草轉運,甚至連汴燕馳道都限制了七日有余,停下了一切,將糧草、輜重轉運至臨潢城,付出了極大的心力物力人力,連工賑院都出動了大量的民夫和腳力。”
“新的律法正在制定當中,而朕,是你宋世卿為了實現自己心中法治的最大依仗,可是這仗突然停了,你來談談口風朕覺得不是什么問題。”
“還有你趙英,內帑也制定了新一輪的計劃,塔塔爾部的大鮮卑山可是有不少馬場、鐵山、煤田、礦場,商部的預計司也制定好了國帑的進一步礦山開發,朕也核準了你們的札子。”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時候,岳飛和韓世忠的一道札子,這仗就不打了,朕輕描淡寫的準了,你們找朕討個說法,也是應有之意,朕不怪罪你們。”
趙桓這番話是肯定了他們來的目的不是逼宮,否則這一朝的公卿,豈不是盡數都要砍去?
他正襟危坐的說道:“正好,諸位肱股之臣都在,朕有個主意,組建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