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藥局是前段時間趙承佑被官家凌遲之后,官家昭告天下,令天下各路、府、州、縣將之前的熟藥局和和劑局,改為了惠民藥局。
目的是:拯療貧病軍民疾患。
這也是惠民藥局成立的時候,趙桓提的字,懸掛于惠民藥局之內。
惠民藥局直屬于御醫院,它的主要受眾是大宋朝的普通百姓,主要是作用是以低廉的價格出售藥材、中成藥,而惠民藥局有一醫官為提領,內外科大夫兩名,坐堂診病。
這惠民藥局除了專營藥物販賣以外,還有培養醫者學徒,監視天下疫情的功能。
這也不是趙桓的創造,乃是當初王安石將唐時的悲田養病坊的基礎上,改出來的熟藥局和和劑局。
而惠民藥局這個詞,也不是趙桓無中生有。
熙寧五年,王安石新政,設置了熟藥局。
而這個政策在崇寧二年的時候,正在由趙佶推向了全國。
政和四年的時候,趙佶將熟藥局正式更名為醫藥惠民局。
而后在紹興十八年,由宋高宗趙構,推而廣之,將其正式變成國策。
而后蒙元時候,蒙元對此項政策的重視程度超過了宋朝,在《經世大典》中,將惠民藥局單獨列傳,將規章制度講解的非常明白。甚至還有專門挑選儒生改醫的政策,并且第一次將行省的大型醫藥局的提領的品秩,提高到了四品。
明朝時,更是在開國時,在洪武三年,朱元璋頂著朝堂的巨大財政壓力,力排眾議,全國各省設立惠民藥局,目的就是怕瘟疫四起,民不聊生。對于窮苦出身的朱元璋了來說,他太了解瘟疫對百姓的傷害。
趙桓不過是拾人牙慧,將這惠民藥局重新收拾出來,恢復到崇寧二年的規模罷了。
這是周禮的一部分,名曰養疾之政。
前秦和漢朝時,類似的機構叫孤獨園,南北朝時,這類的機構叫六疾館,在唐朝時叫做悲田養病坊,在宋元明時期,正式定名為惠民藥局。
至于螨清?螨清沒有。
清朝倒是有紫禁城、圓明園、頤和園。
至于中原王朝兩千年摸索的養疾之政,摸索出的相關的管理制度、藥方物流等等制度,都隨著螨清的建立,化為了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