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嫻趕忙說道:“陛下,西朝百姓很多人有糧,這也是壯我大宋的好機會,蝗災未起之時,能夠意識到蝗災已成定局社會動蕩,必然是有識之士,也是心念大宋之人,此時他們隨宋民入關,又自帶口糧,在大宋謀生,自可壯我大宋江山社稷。等到蝗災起,關閉關隘便是。”
“若那日大宋天兵占據西朝全境,這些人還可以返回關外,穩定西朝局勢。”
曹嫻這個角度一分析,趙桓覺得還是有那么幾分道理。
倭國、高麗、占城可是有不少人都因為大疫,從塘口和津口來到了大宋,其中不乏一些人才。
心念大宋,這句話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動了趙桓。這些人就是以后拿下西夏的時候,穩定西夏的中堅力量!
李仁孝,當然現在叫趙仁孝作為西夏三百余年,唯一能拿的出手的西夏王,他這位母親,絕對是其最大的幫手。
“朕明日常朝的時候,再和朝臣們商議一下,看能不能發一張招賢榜,趙英你把這件事記下。”趙桓沒有把話說滿,他有自己的局限性,他要拿出去跟朝臣們商議。
曹嫻冷不丁的說道:“陛下,臣妾請旨雩舞祈雨。”
“不可!”趙桓斷然拒絕了曹嫻的要求!開什么玩笑,再不濟曹嫻也是大宋朝的賢妃,哪里有雩舞祈雨的說法!
若國大旱,則率巫而舞雩,是中原王朝的一種祈雨的手段,為什么要用女子求雨?
大旱者,陽滅陰也。胡崇陰而厭之,用女巫舞雩也。這是祈雨用女子的官方解釋。
而巫這一個詞,在祈雨的語境里,為: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何為無形以舞?就是不穿衣服。
雩舞祈雨,就是不穿衣服引誘男性神靈,或者引誘旱魃至,達到降雨的意思。
在趙桓看來,就是狗屁不通的邏輯,欽天監已經多次上書要求祈雨,趙桓都以君子遠鬼神的說辭給拒絕了。
“若是久旱未有雨呢?”曹嫻施施然的問道。
久旱未有雨皇帝就得下罪己詔,趙桓瞬間明白了曹嫻的邏輯。
若是久旱,那皇帝就得站出來背這個鍋,誰讓皇帝是天子呢?天不降雨,你皇帝就是有責任。
所以,曹嫻說的雩舞祈雨,不是封建迷信,而是誰承擔責任的問題。
欽天監求雨而未降雨,那自然是欽天監的責任,曹嫻雩舞祈雨未果,是曹嫻的責任。趙桓對封建迷信深惡痛絕,但是大宋的百姓需要慰藉。
趙桓答應了曹嫻的建議,準備朝議,在曹嫻心中就是大恩,銜草結環為報太晚了。
“久旱,朕還是下罪己詔妥帖些。”趙桓搖頭拒絕了曹嫻的提議,這個不下雨的責任,曹嫻壓根扛不住。
按理說,求雨無果的女巫會被燒死,這種陋習東西方都有,也算是全球特色。
“陛下不能下罪己詔。”曹嫻臉上掛著微笑。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