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康熙將太皇太后的神色盡收眼簾,面上卻不透露半分,“保成的情況與孫兒當年不一樣,倒也不用著急著娶妻生子,只是保成是太子,他的福晉未來會是太子妃,甚至是一國之母,因此孫兒認為在給保成挑選福晉這件事情上面應當慎之又慎。”
康熙這番話說的在理,太皇太后聽完之后認同地點點頭,然后詢問康熙“那你那兒可有合適的人選”
“孫兒私底下已經有幾家看好的小格格了,只是皇瑪嬤也知道孫兒不比女子細心,怕是有所遺漏的地方,所以還想請皇瑪嬤出馬,好好的給保成尋一個秀外慧中的賢內助。”
說著,康熙就笑道,“等過幾年保成成親了,說不準很快就要給皇瑪嬤您生玄孫了。”
一聽到康熙說這個話題,饒是太皇太后心里還存著寧素和康熙的事情,這會兒也忍不住笑了起來,笑聲頗為開懷“哀家都已經這把年紀了,也不知道有沒有那個福氣抱到玄孫。”
“皇瑪嬤這說的是什么話您老人家洪福齊天,別說抱玄孫了,說不準還能看著玄孫長大成人,娶妻生子呢。”康熙說這番話固然有哄太皇太后高興的意思,但是他心里頭也確實是盼著她老人家長命百歲的。
因為康熙這輩子沒有什么父母緣,世祖皇帝在他八歲的時候去世,沒過兩年他又失去了生母孝康章皇后,可以說他的幼年在父母膝下,卻未得一日承歡,這一直都是康熙心里頭的遺憾。
俗話說得好,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這大概是人世間最讓人遺憾的事情之一了。
因此康熙格外孝順太皇太后這位皇瑪嬤,一方面是不想自己日后遺憾,而另一方面太皇太后對他也確實是有提攜和輔佐的恩情。
當然了,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太皇太后不再像當初那樣一心為娘家科爾沁謀取利益,甚至恨不得讓滿后宮的嬪妃都出身蒙古,讓大清下一任繼承人身上繼續流淌著科爾沁的血脈。
否則的話依照康熙的性子,他現在和太皇太后是不可能相處得這么和諧融洽的,他與太皇太后的關系哪怕不會惡劣到如她和世祖皇帝那般,只怕也不會好到哪里去。
因此康熙這番話說得十分真誠,也因此太皇太后聽了之后,心中不免覺得感動。
哪怕太皇太后從來沒有當著康熙的面說過什么,但是在她的心里,她也不得不承認康熙這個孫子對她可比他老子要更加有孝心了。
所以這會兒太皇太后也不去想寧素和康熙的事情了,笑著道“真要是這樣的話,那么哀家豈不是活成老妖怪了”
畢竟時人的平均壽命都不長,而太皇太后已經是七十多歲的老人家了,等太子娶妻生子,子又生子的時候,至少得過二十年,那時候她都九十多歲了。
太皇太后不是不想長命百歲,但是她知道生老病死這些事情是非人力所能左右,君不見古代多少帝王窮極一生都在追求長生,結果最終卻落得一個竹籃打水一場空的下場
所以太皇太后在這方面倒是很看得開,如果她能夠長命百歲的話自然最好,那是她的福氣,但是如果不能的話,那么她這輩子活得也不算虧。
不得不說在這件事情上面,太皇太后的心態確實是很豁達。
“皇瑪嬤這話說的不對,您老人家要是能夠長命百歲的話,那可是咱們兒孫的福氣,也是咱們愛新覺羅家的人瑞,哪是什么老妖怪”
康熙一番話把太皇太后哄得很是高興,高興到都不忍跟康熙提什么掃興的事情了,而且比起寧素和康熙的那點事,太皇太后確實是更關心太子選妃一事。
“行,看來為了看到玄孫長大成人,哀家也該好好保重身子,爭取活長久一些。”太皇太后笑著對康熙道,“既然玄燁你打算讓哀家給保成掌掌眼,那么晚些你就把名單給哀家送來。”
“哀家雖說年歲大了,眼神不如年輕時好使,但是看人的眼光還沒有丟,保準給保成挑選一個十全十美的福晉來。”
太皇太后越說,情緒越高漲,康熙見狀就道“有皇瑪嬤這句話,孫兒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