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當然是因為今時不同往日了。
康熙不是第一次續娶,在仁孝皇后去世三年后,他立了鈕鈷祿氏為繼后,但是當時做出這個決定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安撫八旗,想讓八旗繼續為他賣命。
畢竟那時候鰲拜已經被他拿下了,雖然說他確實是罪有應得,但是其他人卻怕他拿回大權之后一并清算。
那時候康熙雖然拿回了大權,但是屁股下的龍椅卻并沒有坐穩的,于是解決了鰲拜之后,康熙并沒有乘勝追擊,而是選擇見好就收,采用懷柔手段穩住了自己的皇位。
事實證明康熙做對了。
可如今的情況卻和當時不一樣,說實在話,在太皇太后看來,康熙現在不立皇后比立皇后要好,不僅僅因為后宮平衡的原因,還有前朝。
太子如今已經十二歲了,明年賜婚的話,再過幾年就可以娶妻生子,一旦太子有了嫡長子,那么不僅他的地位會更加穩固,大清的皇位繼承也會少了許多風險。
但是康熙這會兒立一個皇后的話,情況就不一樣了,除非他不允許新后孕育子嗣,或者新后這輩子沒有子女緣,否則的話康熙早晚會有新的嫡子。
如果新的嫡子和太子同出一母的話那沒什么問題,可偏偏他們是同父異母的,那么這個新的嫡子于太子而言就不是多了一個兄弟,而是多了一個威脅了。
畢竟太子是皇后所出,新的嫡子也同樣是皇后所出,一旦他長成,而太子又還只是儲君的話,那么未知數可就太多了。
太皇太后的想法,康熙大概能夠猜到七七八八,但是他仍然對寧素道“不過你別擔心,我會處理好的。”
“我不擔心。”寧素道,“你既然跟我坦白了,那么就說明你肯定會有解決的辦法。”
否則的話康熙怎么可能跟她說得那么直白
康熙笑“你對我倒是有信心。”
“不不不。”寧素伸出一根手指搖了搖,然后道,“我這是對我自己的眼光有信心。”
她早就看得出來康熙是一個十分有主見的人了,他或許孝順,但是絕對不會愚孝。
要不是因為看明白了這一點,寧素當初又怎么可能冒出了想要和康熙成親的想法
“不過我們這也算是同是天涯淪落人了。”寧素見康熙誠實,她也沒有藏著掖著,開口就道,“我今天已經跟我阿瑪提了我們的事情了。”
康熙一聽,就明白寧素的意思了“令尊不答應”
寧素笑了笑,何止是不答應呀圖達氣得都直接把她趕走了,說什么跟他玩玩就算了,怎么還當真了這真要成親了是他養家還是她幫他養家
不過這些話寧素并沒有當著康熙的面說出來,畢竟有點太傷人自尊了,她道“沒事兒,我阿瑪那兒我能搞得定。”
其實圖達為什么反對,寧素知道,她也知道他的反對并非是全然沒有道理的。
因為老話都說了,嫁漢嫁漢,穿衣吃飯,這句話并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問題是寧素這次嫁人的目的和別人不一樣呀。
說白了,寧素這次嫁人,圖的就是康熙這個人而不是其他的,哪怕他沒錢沒勢,寧素也不在意,甚至愿意拿出自己的部分嫁妝來幫他承擔起養家的重擔。
畢竟只花一點錢就可以釜底抽薪,甚至讓他們母子兩人多一份保障,寧素覺得這簡直是再劃算不過的事情了。
至于康熙日后會不會像隆科多那樣因為移情別戀就翻臉不認人,做出一些豬狗不如的事情,寧素倒也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