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像她媽對她常年打壓批評式教育帶給她的自卑是刻在骨子里的,她很小的時候就潛意識告訴自己不要成為她媽那類人,并一直朝著她媽完全相反的方向成長所形成的性格,也是刻在骨子里的,根本改不掉。
可是領導喜歡她,同事們也喜歡她,而她更加的沉默,在領導們眼中,又成了踏實穩重可靠。
于是領導和同事們就更喜歡她了。
誰能不喜歡一個開口就是真誠的贊美你,肯定你的能力,看到你的優點,認可你的辛苦與努力的人呢
其實她根本沒有別人看到的那么好,她不聰明,也不穩重。
她不說話,是怕說錯話。
誰能知道,她其實性格活潑跳脫,是天生的樂觀主義者。
是后天的成長環境,讓她成為別人眼里沉默的、內向的、穩重的、可靠的下屬和領導。
江檸回到房間,找到高一的數學書,翻看了起來。
暑假過后就要讀高一了,可高中知識她早已經還給了老師,尤其是數學,曾經她以為這些知識她永遠都不會忘記,可時間是個記憶消除器,那些曾經無比熟悉清晰的知識,到底還是被歲月抹除。
好在,她哥的高中課本都在,復習起來也不難,就像重新把自己塵封了的記憶,再次打開。
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直到房間門再度被粗暴的推開。
江媽手里拿著刺鐮刀,見她在看書,狠狠瞪了她一眼,喊道“還不快跟著去割稻,上午歇了一上午了,還想歇要把我們累死是吧”江媽一邊說,一邊碎碎念著“一點都不懂事,就沒見過這么懶的,不曉得心疼父母,我養你都白養了,現在就這樣子,以后我還能指望你啊”
“天天就知道念書念書念書,念那么多書有什么用還不是念到狗肚子里去了。”
江媽很贊成江大伯的那句話,女孩子念再多書,也是給別人家念的。
她現在十五歲,高中念完十八歲,大學四年都二十二了,要嫁人了,真的就是給別人家念的,所以她是完全不能理解江爸為什么一定要讓女兒讀書。
可她也反抗不了江爸的決定。
這個家雖然大多數時候都是她在當家做主,可江爸若真要堅持一件事,她反對也是不管用的,只能從江檸那邊出手,讓江檸主動放棄讀書。
見江檸沒出來,她又喊了一聲“還不快點磨磨蹭蹭在房里繡花呢”
江檸放下書,戴上草帽,穿了長袖襯衫去田里。
割稻的人基本上都會穿長袖,或是戴護袖,因為割稻時,稻穗會時刻打在胳膊上,又癢又疼。
她已經好多年沒割過稻子了,可割稻子的技巧過了這么多年,依然忘不掉,彎腰伸手就是一大片。
在農村,只有勤勞、干活特別利索、愿意為家當牛做馬無私奉獻的女孩,才能得到別人的夸獎,不會干活的女孩,就會被人說
你這么懶,以后嫁人都沒人要。
做事這么慢,以后到婆家可怎么辦喲
像你這么不會干活的人,以后被婆家打死了都活該
多么可怕的話,可在她們的觀念里,這些是理所當然的。
江檸就是這么從小被灌輸到大的。
爸爸和爺爺雖然堅持讓她讀書,可也從沒有告訴過她,這些觀念是錯的,這些話是錯的。
所有人都生活在這樣扭曲的環境中,他們也不認為這些話是錯的,他們也不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只有一個很樸素的觀念,要讀書,要考大學,以后吃公家飯,吃公家飯就是有出息的。
她比同村的其他女孩子稍稍幸運的一點是,她的爺爺和爸爸都還算疼她。
所以哪怕在成長過程中,她費盡力氣,一次次在自我救贖中,建立正確的健全的人格,一次次和被教育出來的本能做斗爭,她都沒辦法責怪他們,甚至愛他們,因為他們,包括江媽,都是那種扭曲環境下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