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媽說的市里,就是鄰市。
江爸原想做些螺肉醬的,聞言將田螺都養在盆里吐沙,拿了竹筐去撿龍蝦。
到時候檸檸在鎮上賣,他就去市里賣。
很快就到了逢集的日子,這兩天江爸和江檸都攢了不少小龍蝦,兩人天蒙蒙亮就起來燒小龍蝦。
江爸燒,江檸就去摘黃瓜和青紅椒,大蒜也拔了許多,到時候放小龍蝦里當點綴。
一鍋燒不下,江爸還分了好幾鍋,江檸干脆就做了好幾種口味,有蒜香的,有麻辣的,有香辣的,每種各裝了一桶,又裝了一盆配菜,然后又急匆匆的往船上趕。
江檸去鎮上要坐船,江爸去鄰市卻只需騎自行車就行了。
聽江爸說他要去鄰市后,江檸跟大伯娘借了秤,騎上自行車“爸,你去鎮上賣吧,我去市里。
她想去市里買一些書刊,這些鎮上是沒有的。鄰市對他們這里的人來說,就和他們的后花園沒區別,去的人非常多,非常熟悉。
江爸不放心她,“你還是去鎮上吧,趕集的人多,去市里還得騎兩個多小時的車,這車你不好騎。”
江爸的自行車是二八大杠,車子又高又大,前面還有一條大杠,對江爸這也個高腿長的人來說,這樣的二八大杠自行車,他騎剛好,可對于矮小瘦弱剛剛開始發育的江檸來說,就太大了。
江爸說“你騎上去我怕你腳都夠不到車蹬。”
確實夠不到,江檸一言不發的下車去調整坐墊高度,江爸直接過去給她將高度調到最低,拍了拍坐墊“還是高啊,你來騎騎看。”
江檸都做好將腿從大杠下面的洞中穿過去,斜著騎的打算了,沒想到坐墊調低后,她勉強能夠到車蹬,又將兩個木桶往自行車后座的兩邊捆綁,江爸見她倔強,也來給她幫忙。
他實在不懂女兒為什么要跑那么遠去市里,要他說,去鎮上多方便,下了船就到了,可他也發現了,小女兒的性子和小兒子的性子一樣犟,養的三個孩子都是犟種。
這也是江檸第一次騎車去鄰市,以前回來都是開車,走的也不是這條路,這條路中間
要穿過好多個村子,再通過好幾個鎮子,以前開車很快就能到的地方,騎車真的需要好久啊。
路上遇到幾個有集市的鎮子時,她還下車買了塑料袋,順便賣了一些龍蝦,等休息夠了后,她繼續往市里踩。
六點不到就出發,一直到八點多才到市里,她對鄰市很熟,但對這個年代的鄰市不熟,就問人民商場怎么走。
即使是幾十年后,人民商場也依然是鄰市的市中心位置,十分繁華。
江檸家離鄰市雖不遠,卻是完全不一樣的兩種方言,好在兩地毗鄰,婚姻互通的很多,鄰市的話江檸雖不會說,但能聽懂,她自己也說普通話,別人也能聽懂,很快就在熱心的大爺大媽的指揮下,來到了人民商場。
果然不愧是市中心位置,來逛人民商場的人非常多,江檸就在商場外面的樹蔭下,找了個位置鎖好車,打開兩只大木桶叫賣起來。
鄉下龍蝦多,市里卻不常見,江檸又搞了個試吃活動,來人民商場逛的人一般都不缺錢,又多是小年輕,他們嘗過后覺得好吃,也不好意思不買,都會買個一兩斤,江檸又每份里面切一根黃瓜的黃瓜條和青紅椒給他們拌上,原本一斤的龍蝦能拌出一大碗來,買回家做菜喝酒都很體面,沒多少時間,兩木桶的小龍蝦就賣完了。
江檸賣完龍蝦沒急著回去,而是去報亭,買了最小說知音故事匯青年文摘讀者等雜志刊物,有短篇的,也有可以連載長篇小說的雜志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