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女兒還在看這些雜書,他沒再說什么,回廚房燒菜去了。
房間的燈很昏暗。
江檸坐在書桌前,就著房間里昏黃的燈光,研究手上這本雜志的寫作風格。
她在寫作上很有幾分天賦,在她成為領導秘書后,工作繁忙起來,她寫的也就少了,更多的是寫工作報告,可在閑暇之余,她也沒放棄過寫作這個愛好,斷斷續續也寫過一些,也都出版了,還匿名在網上寫過一篇官場文,可惜因為寫的太火題材太敏感被和諧了。
對她來說,最簡單的便是青年文摘和讀者這一類雜志,幾乎都不用去適應文風,稍微看幾篇,找下感覺,下筆便是和這兩類雜志風格一致的文章。
等寫完了適合這兩個雜志的兩個短篇,江檸才去看知音。
知音這本雜志很有意思,它的寫作風格在前世在網絡上,還有專門的稱呼知音體。
也就是所謂的看書先看皮,看報先看題,知音這本雜志可以說是把看題”這一點
給發揮到了極致。
江檸打開知音的第一頁,標題便是賣妻一樁窮兇極惡的離婚陰謀,再翻,大義滅子一位母親愛與恨的心靈搏殺,可謂是抓足了讀者喜歡看獵奇故事的心理,不光是標題醒目博人眼球,里面故事內容也寫的很是精彩。
看了幾篇后,江檸終于找到感覺,直接采用前世網絡uc部的震驚體作為標題,開始構思符合知音體雜志風格的故事。
她房間的燈泡只有二十瓦,燈光十分昏暗,江檸怕影響視力,不敢寫太久,只將大致故事脈絡構思出來后,就關燈休息了,第二天早上起來接著寫。
江爸以為她今天還去賣龍蝦呢,沒想到她一直在屋里不知道寫著什么,問她,她說今天不去了之后,江爸說“那我去市里賣,鎮上這兩天不逢集,沒人,家里這么多龍蝦,不賣掉回頭死了就不好了。
他說的是江檸昨天抓回來的龍蝦。江檸知道他說的意思,轉頭說“你回頭給我抓滿,我過兩天去賣。”江爸就笑著說“行,過兩天我給你抓”他順便也去鄰市的田溝里看看龍蝦多不多,多的話,他回來路上也在那邊抓了。
江檸花了兩天時間,將買回來的各個短篇雜志,什么知音故事會讀者等,全都寫了
稿子,準備都寄過去試試水,看哪家容易過稿子,哪家稿費更多。
準備去寄件的前一天,江檸特意提醒江爸“我明天去賣龍蝦,你今天別忘了多抓一點。”恰好有是逢集,江爸問“你還是去市里賣嗎你要不去鎮上賣。市里著實遠了些,不像去鎮上,有船,也輕松些。
江檸道“我去市里。
鎮上只有農村信用社,她要去市里的銀行開戶。
江媽大概是早就有了讓她輟學去打工的想法,在她中考結束后第一時間,就帶她去辦了身份證。他們這里,十三四歲就能辦理身份證,一般為了讓女兒出去打工,都會在身份證寫大幾歲,這時候的身份證都是老式身份證,身份證上的信息還是手寫的。
她將身份證收好,抄好各家雜志的地址郵編,帶上江爸一大早起來燒好的龍蝦,騎上車就往鄰市奔去,直奔銀行。
上次來賣龍蝦的時候,她就看過銀行和郵局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