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本土雜志一般都集中在各大報刊亭中,武俠因為在北方沒有渠道,這次是跟著出版大宋的出版社,在各大正規的書店、圖書館鋪貨的。
看完大宋出版書的人,想看到接下來情節,又忙跑去買武俠雜志。因為武俠雜志外面是有透明袋子塑封的,不給拆開他們就只能花錢買了。
有些是在書店里一次看不完,買了書回家看,看完后又回到書店,得知在武俠這本雜志上有后續的連載,有些人直接就在書店買了雜志,有些人想到自家附近就有報刊亭,想著在報刊亭上買雜志可能會便宜一丟丟,就去自家附近的報刊亭買。
結果跑去報刊亭一問,沒有武俠。
“就是連載了我在大宋當捕頭那些年的武俠啊,我看書店都有的賣的”見報刊亭實在買不到,沒辦法,又去距離自己家最近的書店,書店里果然有。
報刊亭的人聽說了武俠后,也去打聽這本雜志。
其實武俠在北方并非完全沒有銷量,只是因為武俠的大本營在廣市、南市、滬市這塊,所輻射的市場也是以這三個地方為根據地,對北方的影響非常小。
可只要人是流動的,就多多少少會相互傳遞一些。
只是九十年代的武俠式微,頭部作者被挖,員工調動頻繁,使得武俠上連載的武俠小說沒有以前好看,市場壓縮,雜志賣不動,北方這邊的商家自然就不會去訂閱武俠,加上北方市場這邊本身就有很多銷量極高的雜志社,這才使得北方市場的讀者,很多人完全不知道武俠。
現在有人向他們來買武俠,有了需求,他們自然會去尋找,并也去書店買一本武俠,看是什么雜志,有些連帶著大宋一起買了。
這樣的場面,發生在北方許許多多的地方。
江檸以為首印十萬呢,應該不用再加印了,畢竟在她后來所處的年代,紙質版書籍受電子版書籍沖擊極大,一本書能有個五萬十萬的銷量,就屬于是暢銷書了,沒想到,因為大宋在武俠上的連載,和出版書的廣告,直接帶動了大宋在南方的銷量,十萬首印,分給南方市場也就一半,一下子就消化完了。
連出版社那邊都沒有想到,大宋的銷量會這么好,又緊急和王詠聯系,要和江檸簽加印合同。
有一些出版社,在與作者簽訂了出版合同和首印數后,因為作者對市場數據的不了解,通常書都賣光了,又加印了十幾二十萬,作者本身卻被蒙在鼓里,根本不知道出版社瞞著她們私下加印的事。
可李主任這次選的出版社,和他們雜志社是有深度合作的,這次也是他們一起合作共贏,你渠道幫我進入北方市場,我平臺用他們的雜志影響力幫你在南方做推廣,這種情況下,出版社想要對江檸隱瞞加印的數量,根本做不到。
他們和江檸的加印合同還沒簽呢,就已經先和印刷廠那邊簽了加印的量,趕緊加印了,等江檸這邊合同簽好,寄過去,他那邊加印的書都已經上市了。
隨著大宋出版書在北方的熱銷,武俠也終于順利的打入了北方市場。
李主任打聽到包青天一共有二百三十六集,在大宋在武俠上連載之前,包就已經在電視臺熱播了相當一段時間,現在大宋在武俠上的連載都第八期了,又是兩個月過去,按照包目前一天兩集的播放速度,李主任估計,最多到元旦,包就能全部播完并下播了。
到時候包的熱度必然會隨著新的電視劇的上映而下降。
雖然大宋現在看著火熱,并帶動了武俠的銷量,但誰都不能保證,在包下播后,大宋是否依然能保持現在的熱度。
作為親自給大宋做宣傳策劃的李主任很清楚,大宋在宣傳上,就是蹭了包的熱度,甚至連腰封上的人物,都是直接請畫手按照展昭的形象畫的。
李主任始終擔心,大宋的熱度下降,連帶著武俠的銷量也下降,雜志社又將隨時面臨被撤銷,那絕不是他想要看到的。
現在北方市場的打開,終于讓李主任不用擔心雜志社被面臨撤銷的命運了,畢竟,光是一個北方市場,現在一個月都至少能給他們增加五十萬冊的銷量,而隨著他們在北方市場的進一步擴大,銷量必然還會上升。
津市那邊的雜志社分社也開了,由于廣市分社太多的人員調動,導致能夠真正主持大局的,就只剩下李主任和鮑主編兩人,鮑主編還要負責雜志編輯工作,對武俠的整體內容做把控,李主任只能親自去津市那邊坐鎮,先把那邊的隊伍拉起來,等招到適合的主編和編輯團隊,再回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