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居然能和電視臺的記者,還有校領導們一起回去,那這是衣錦還鄉啊
江爺爺高興的跟什么似的,可他還是看向江檸。
江檸最受不得的,便是爺爺這小心翼翼的姿態,他這一輩子都是這樣小心翼翼的。
她當下就收拾了背包,扶著江爺爺,坐著一中承包的小面包車,往水埠鎮去了。
可把吳中的校領導們給眼紅壞了。
吳中面臨著和記者們同樣的問題,就是,他們能宣傳宋培風這個學生,卻不能宣傳他的父親,所以像什么大招旗鼓送獎學金這種行為,吳中都做不了。
一個記者一個攝影師,就這么扛著他們的裝備,和一中的孫校長、大小王主任,一起去臨河大隊去采訪。
孫校長不知道是不是從張主任那里得到了靈感,可以說是將高調進行到底,還想將大紅花綁在江檸身前,就這么讓她回去,被江檸連連拒絕。
孫校長被拒絕也不生氣,到了水埠鎮上,叫王老師去買了煙花爆竹,用個大紅袋子裝著,一起拎到了車上。
他們一路繞過了炭山,又繞過了磅秤,又繞過了江小姨所在的鄉,繞了個大圈,然后又走了一段非常崎嶇顛簸的山路,足足坐了近三個多小時,中間有一處山澗,山澗溪水潺潺,眾人只能淌水過去。
這大冬天的,居然要淌水。
女記者問江檸“這么冷的天,你就這么打算淌水過去嗎”
江檸淡然地說“都淌習慣了。”
她要背江爺爺,江爺爺不讓,要自己淌水過去,被已經長到一米六幾江檸,一把背在了背上,抱著江爺爺瘦長的大腿,一點一點,從清澈,又冰冷刺骨的山澗溪流中淌過去。
其他沒在冬天淌過水的人,都傻眼了,尤其是女記者,她是實在沒想到,江檸所在的村子,居然如此的偏遠。
江檸解釋說“這是路沒開通,等以后路修到我們大隊,就會好走很多,現在我們大隊的人出行,基本都是靠船。而且這是冬天,水落而石出,山澗里的水都淺了,平時水流湍急也比這深的多,大概到腰的地方。”
他們坐船是容易,可回去他們沒車沒船,這么多人,總不能歇在江家村啊
這也是他們選擇承包面包車來江家村的原因。
有路過的人,看到他們面對著山澗,不敢過來,從家里拿了個鐵鍬出來,還叫了兩個人來幫忙挖沙子,說“你們是第一次來我們這吧一看就是沒經驗,你們要在車里放一把鐵鍬,找個水淺一點的地方,扔幾塊石頭下去,挖點沙子過來,水不就平一點了么”
他挖了一會兒,看差不多了,指揮面包車師傅“好了,開過來吧。”
面包車師傅看著山澗的水,又看看自己的車輪,是小心翼翼,生怕自己車子被水泡的發動不了,最終還是開過去了。
江檸淡定的用包里毛巾擦干腳上腿上的水,船上保暖鞋,繼續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