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咸陽宮。
嬴政的臉上是意料之中的平靜。從王權亂世中走出來的始皇帝,比任何人都懂得人心的險惡。雜交稻的成就舉世矚目,是一國仰仗,利益所系不可估量,又豈會不惹人嫉妒
而且出于一個帝王的敏感,他并不認為外邦會容忍中國如此發展,哪怕中國幫助外邦種植了雜交稻。比如這女子反復提到的鷹醬,估計這些攻訐謾罵中,就有他們的手筆。
君不見當年的長平之戰,關鍵一招就是言語離間,這些招數用到別人身上當然爽,用到自己身上嘛始皇陛下深呼吸,等著水鏡中的后續。
請大家看到第三節事實是科學家的空氣。
諸天萬朝下意識低頭的人
淦,沒有書往哪看
等等為什么我們要這么入戲啊眾人不爽中。
好在楚棠很貼心地把關鍵詞打在了t上,他們一齊抬頭看水鏡。
課文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說是一家有影響的報紙在頭版頭條上公然貶斥雜交稻,稱它為“三不稻”,即“米不養人,糠不養豬,草不養牛”。大家現在生活富足,可能不太懂這個,我簡單解釋一下。
明朝,朱元璋調整了一下坐姿,有些好奇地問自家皇后“這后世人的生活是有多富足,才會連這些東西都不知道”
馬皇后笑了笑“說不定是哪個貴族富戶家的小姐呢您看咱家的孩子,現在不也是如此么”
“也是,”朱元璋點點頭,想著想著覺得不對,“不行,得把那幫小子扔出去練幾個月,不識五谷怎么行”
幾個大的還好,南征北戰過來的,見了些黎庶苦,小的那是真沒怎么見過,可別養出一堆紈绔來了,都給我下去練。
朱八八大手一揮,給兒子們安排上憶苦思甜套餐。剛到門口的朱標聽到這話忍笑退下來,調頭準備去薅弟弟。
水鏡里繼續補充。
米不養人很好理解,就是米的營養含量低,不好吃;糠就是谷子的外殼,加工成粉后被拿來做豬食。這里順便提一句,雖然現在糠主要是做豬食,但當年鬧饑荒的時候很多人也是吃過的,更遑論古代的窮苦百姓了。
比如說,元末有個作家叫高明,寫了個戲本子叫琵琶記,寫書生蔡伯喈進京趕考一去不回,他的妻子趙五娘獨自在家侍奉公婆,吃糠咽菜,把人都給吃吐了。
元末。
剛剛在心里構思了個大概劇情的高明一臉呆滯,還沒動筆就被劇透自己的作品會流傳后世是一種什么體驗
一旁的好友笑著揶揄“可以啊高兄,留名后世了,戲本子寫出來了可要讓我先睹為快啊”
高明擺擺手,謙遜道“一定,一定。”嘴角卻是忍不住拼命上揚。
他決定了,看完水鏡他就去寫本子,連夜肝
東漢。
正在院子里抱著女兒愉快吃瓜的蔡邕表情古怪地沉默了兩秒,水鏡里說的蔡伯喈是他吧還有第二個蔡伯喈嗎可是進京趕考又是什么意思他什么時候去考試了還一去不回讓妻子在家吃糠咽菜,這分明就是污蔑
只能說,幸虧楚棠只是順嘴一提沒有多講,否則要是知道戲文里的自己還是個拋棄妻子另取宰相之女的負心鳳凰男,蔡中郎能氣得當場吐血。
草不養牛就是說牛不愛吃雜交稻的稻草。米不行糠不行草也不行,這個“三不”直接把雜交稻貶了個一文不值嘛
借著報紙的傳播,輿論甚囂塵上,如果百姓真的信了,全民抵制,這波就又玩完了。很難不說這又是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的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