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煌煌大明刀鋒正利,怎么會打不過瓦剌人這個混賬明堡宗到底做了什么事才會被楚棠說成是智障
那么大家想想,大戰前夕需要招攬的人才會在哪里呢
話音剛落,周瑜將重重地將酒杯放到案上“哼,曹賊好野心,竟然打我們聯軍的主意”
張飛黑著臉不滿道“曹賊寫詩原來是想挖我們的墻角”
很顯然,在敵方陣營里。
秦始皇點點頭戰國征伐,最重要的資源就是人才,大秦能做強乃至統一疆土,一大助力就是諸國才士,君不見商君張儀李斯,便都是自敵國來投的嗎
想到這里他又有些思量,統一之后事務更加繁雜,能用的人手愈發不夠,六國諸人面服心不服,又難以純然為他所用,是否也需要下令招賢,以解燃眉之急
也就是說,曹操這首詩第一目標讀者,是敵方陣營中的人才。這也說得通,畢竟老板真的眼饞對面好多人啊,比如他的白月光關羽。
真白月光關羽面不改色,心里卻想起當年曹操對他禮遇有加的舊事。可惜他先遇明主,又承兄弟之義,自有匡復大志,注定與曹操不是一路人。
曹營。
曹操也想起了前事。他素來愛才,關羽武藝高強、當代英豪,若愿意投入他的麾下,將是一統天下的好助力,所以他極為器重,為他請封請賞,卻不想對方始終心念故主。他惱怒之余,倒是由衷佩服關羽的忠義,如今兩相對立,他寫詩也確是有招攬之心,只是不知是否能達到目的了。
上策者,不戰而屈人之兵。
順著這個思路就可以看到最后一小問,他希望目標讀者產生什么心理反應。這個結合大戰前夕的特定情境回答,大戰在即,曹操借詩向敵方陣營喊話“我正在招攬人才你們快來吧”意思不言自明,就是希望敵方陣營里的人才投奔到自己麾下,以此瓦解敵人,不戰而屈人之兵。
所以這不是“求賢令”,而是一首“招降詩。”
曹營。
曹操驀地起身,大笑起來“好解得好好一個招降詩”
許褚聽著水鏡里分析得頭頭是道,倒也對丞相日前的詩作多了幾分明白,此時看丞相的反應,不由得拿眼睛去看對面的荀攸合著你早就看明白了是吧
荀攸接收到他的目光,淡淡一笑,復又斟滿酒杯向曹操敬酒“恭喜丞相詩作在后世仍有知音。”
曹操大笑著滿飲杯中酒水,雖則詩意被戳破會破壞他本欲取得的表達效果,但千載之下仍有人能讀懂他的詩,他當真快慰
南營帳中針落可聞,半晌周瑜才一拍桌子站起來,秀雅的臉上滿是怒怒容“曹賊安敢如此欺我等”
大戰在即他寫詩招降,又自比周公,小雅鹿鳴一詩還是國君宴樂,曹賊安敢如此自比當真是狼子野心
“操托名漢相,實為漢賊,此戰決計不能讓他得逞”
招降這事在戰爭中挺常見的,比如張遼賈詡都是招降的。當然了,詩就是詩,哪怕是招降也得說起來讓對方舒服,所以曹操將自己的姿態放得非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