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他是對那些罵他是漢賊的人非常不滿。
劉徹也理解這段話了:“打標簽,陷入定勢,比如說秦始皇的標簽是暴君,所以后人便陷入始皇帝是暴君的定勢”
底下大臣紛紛捂臉,有點道理,但又好像槽多無口。陛下您是不是忘了水鏡里的后輩顯然對始皇帝頗有好感,說不定人家在后世不存在“暴君定勢。”
“應試教育,是在說他們的科考”這是研究科舉研究出條件反射的貞觀朝。
“不錯,先生不只是隱士,還是征士節士”反應過來的蘇軾開始給偶像正名。
所以借這首詩,我們要重新了解一下這個人。大家都知道陶淵明有一個從出仕到歸隱的經歷,我們前面著重講了兩段,分別是他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出仕,但據考證,這中間他至少還出仕過三次。
陶淵明執杯的手一頓。
文史哲不分家,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先來扒一扒歷史。
歷史
眾位皇帝陛下一下子警覺起來,當即吩咐左右準備記錄,曹操等幾方勢力亦神情嚴肅,試圖從中聽到更多與自己時代相關的事。
陶淵明是東晉詩人,前面還有西晉和三國,我們就從老板說起。
赤壁之戰失敗后,老板無力南下,主要勢力還是在北方。孫劉友好靠曹操,老板打退了,孫劉聯盟就要開始撕逼了,這后面又發生了一系列的事我就不多說了,反正大家都知道,不知道就去看三國演義,當然能看三國志更好了。
等著聽后續的曹操孫權劉備等人
你別不說啊你好好講講啊你們知道我們不知道啊合著我們等了半天就等了個這你這個后輩到底懂不懂什么叫尊重祖宗啊
破大防了。
羅貫中尋思了一下,自己的書在后世大概也許好像非常有名
啥也不說了,水鏡結束連夜肝
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魏文帝果然不欺我
最后老板封魏王,都鄴城,統領北方;劉備在川蜀;孫權領江東稱吳王。雖然這時候漢獻帝還是天子,但明顯已經成了一個吉祥物,所以實際上是魏蜀吳三分天下,這就是大家熟知的“東漢末年分三國。”
但是三角形不愧為最穩定的圖形,結果就是他們仨誰也奈何不了誰,哪邊都不能統一天下,反倒被司馬家一把摘了桃子。
曹劉孫: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