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半天總算聽到個正常人的劉徹臉色好了一點“這個司馬紹還不錯。”
唐朝,房玄齡聽得仔細,他們最近預備修訂前朝史冊,他欲修晉書,聽到這里向李世民拱手道“晉明帝以弱制強,潛謀獨斷,能平定王敦之亂,撥亂反正,強本弱枝。雖享國日淺,而規模弘遠矣。”
李世民深以為然“如后輩所說,這樣的人,在司馬家也是難得了。”
曹操對司馬家的人已然從心底厭惡上了,聽到司馬紹還能有羞恥之感,不禁冷哼一聲
“江東諸人俱言我曹操托名漢相,實為漢賊,然則國家無我,卻不知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司馬氏用鬼蜮伎倆篡我曹魏,雖滅吳蜀而成一統,卻致使中原動亂。千載罵名,豈在我曹操之下”
荀攸等人聽完全程亦是觸目驚心,諸人交換眼神,一致跪下請命“丞相,司馬懿當殺”
曹操揮手讓眾人起身,沉聲道“我心中自有決斷,待水鏡結束,我便班師回朝,這朝廷的門戶,也該清理了。”
天命垂憐降下水鏡,他又豈能坐視已然可以望得見的悲劇不管是曹家,還是,天下。
大亨元年十一月,桓玄逼迫晉帝退位,十二月,桓玄登基為帝,改元永始,史稱桓楚。高平陵之變后,司馬家奪取曹魏天下,同時殺死大司農桓范。一百五十多年后,桓范的子孫桓玄奪了司馬氏僅剩的半壁江山,歷史的安排,實在耐人尋味。
許都。
曹丕看著已然匍匐在地的司馬懿,不無諷刺地笑了笑“因果循環,報應不爽,你說對嗎司馬仲達。”
司馬懿手心是津津冷汗,幾乎將地磚濡濕,這就是他的后代,永遠被釘在史書上、遺臭萬年的后代。
可即便如此,在陶淵明心里,晉依舊是正統,篡晉的桓玄,是人人得而誅之的亂臣賊子。桓玄篡位后驕奢淫逸,國家的局面并沒有改變,其后,劉裕以討伐桓玄的名義于京口舉兵起義,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消滅了桓楚在此的兵力。
劉裕,據傳是劉備的后人,劉備自稱中山靖王劉勝之后,真要這么算,劉裕還是漢室宗親,沒想到吧,大漢又活了。
劉徹可算是露出了個笑臉“朕的后代就是爭氣。”
衛青心說人家好像不是您的后代,但看著自家陛下這么高興的模樣還是默默閉了嘴,算了,一筆寫不出兩個劉來。
劉備也是又意外又高興,司馬家的糟心事聽得他窩了滿肚子的火氣,本以為劉氏一脈已然完了,沒想到后面還能出現一個劉裕,還是自己的后人,心情好了不止一點。
顯然兩人都選擇性忽略了楚棠話里的那個“據傳”,也忽略了劉裕起兵的名義是討伐桓玄,言下之意就是匡復晉室。
劉裕草根出身,跟劉備一樣賣過草鞋,當年在孫恩麾下,作戰驍勇,陶淵明一聽說他起兵了非常高興,他認為劉裕出身寒微,心懷大志,一定能誅滅桓玄,匡扶晉室,救萬民于水火,于是他就喬裝打扮去到建康,投到劉裕麾下。
面對陶淵明這樣一個根正苗紅的大才子來訪,劉裕非常高興,他竟然能從桓玄控制下的江州喬裝打扮來投我,他是多么心向我啊
更可喜的是一番談話下來,劉裕可以確認陶淵明非常有見地,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封他為鎮軍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