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眼好詩的杜審言沒空理兒子,捋著并不存在的胡須,越品越覺得這首望岳精妙過人。
此子詩筆深沉,深得我心,他也姓杜,不知與我杜家是否有些淵源。
他實在是生起愛才之心了。
杜閑被自家父親無視,心里有些不平衡“哪有這么巧的事,父親您別想了。”
杜審言眼睛一頓“去去去,不中聽有你這么和老子說話的嗎”
杜閑默默閉上嘴,行吧
李世民輕咦了一聲“初中,是在說他們那的官學”
房玄齡接道這初字聽著倒似一種層級,初高相并,莫非初中之外,還有高中
李世民沉思片刻覺得有理“初中、高中,由淺到深,倒是個不錯的思路。”
房玄齡心領神會“學問知識關乎國本,臣會與諸同僚商議,再奏與陛下。”
有勞房相。
李世民滿意地笑了,有個善察上意又能力超群的臣子真好,更何況這種臣子在他貞觀朝不止一個,突然覺得好有優越感呢
這首詩寫于24歲,杜甫進士落第,于次年漫游齊趙,登泰山而賦詩。這首詩先寫泰山磅礴,再抒發豪邁之情,很
有氣勢,尤其是結尾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更是成為千古名句。
當著偶像的面被夸,杜甫有點不好意思,但他自覺自己這首詩寫得還是很不錯的,于是也就愧領了。
他開口,語氣里有幾分懷念“當年夫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我于山中游覽,亦覺形勝,登高而望,確有心胸開闊之感。
李白一笑“尾句確實神妙。”
這里其實用了一個典故,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而杜甫卻說自己登上泰山,小的是眾山,這里的眾山其實也就是泰山。凌”,凌駕,不是望泰山,而是腳踩在最高峰,凌駕于其上,這樣,“泰山”就變成“眾山”了。
泰山遠望很高大,但你登上去,它就變小了。怎么樣,閱讀理解dna動了沒有杜甫這里是在暗示啊我站得高了,精神境界就高了。
這句的厲害之處不是在說泰山有多雄偉,而是表現了杜甫的凌云壯志。進士落第那事在他心里根本不算什么,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次不行爺就二戰青年杜甫,就是這么拽
眾人絕倒對,確實很拽。
杜審言沒忍住一樂“怪不得這杜甫能和李白做朋友。”敢情兩人一樣的狂。
人家拽也有資本,京兆杜氏的公子嘛,出身正又學室五車,他爺爺杜審言當年也很狂,一些孫子肖祖。
什么
杜審言呆滯片刻“杜甫是我的乖孫”
“咳咳剛還說自家父親想太多的杜閑好險噴出一口茶,“我的兒子”“去”杜審言頗為嫌棄地吹胡子瞪眼,“多大臉呢那是我的乖孫,詩圣乖孫”杜閑一陣無語那也是我兒子啊
可惜,他的父親根本沒心情理他,美滋滋地準備去抱孫子,結果突然想起糟心兒子還沒娶親,孫子還沒影呢
臭小子
杜閑“”我又怎么了
杜審言沒好氣道“都是因為你不娶親,我現在才沒孫子抱。”
杜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