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相如亦是默然,他覺得自己實在是不自量力,杜甫被稱為詩圣,不只是因為他的詩寫得好,亦是因為這份同比圣人的心性,他眼中看到萬姓的悲苦,也敢在詩中辛辣的諷剌。他想起水鏡中講到他的賦時,提到的“勸百諷一”的評價,這樣的作品,又怎么能被人稱為圣
太極宮。
李世民忍不住哭了出來,他說不清自己是在哭杜甫的經歷,還是在哭百姓的慘狀,這都是他大唐的子民啊
李隆基,枉為人君
蔓州。
年邁的杜甫聽水鏡提起王師,忍不住佝僂著身子,眼中落下渾濁的淚水。幼子的夭折一直是他心中的隱痛,而家中的慘狀與路上所見之景重合,更加使他場內煎熬。可是,當時的自己怎么會想到,那路有凍死骨的景況,竟然只是尋常的序曲呢
大家會發現,杜甫的詩已經有了微妙地轉變,少年意氣潛藏了,注入了深沉的悲哀,以詩寫史的創舉開始了,文學史再次輝煌。
五百字中的慘狀已然觸目驚心,而彼時的杜甫沒有想到,他往后的詩里,會記錄更多悲哀。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大唐承平百年,內地不聞兵戈之聲,一時竟無力抵抗,河北、洛陽,長安相繼失陷,李隆
基與楊貴妃倉皇逃竄,煌煌大唐,大廈忽傾。
太極宮。
李世民霍然起立“長安丟了李隆基跑了大唐軍隊竟如此不堪一擊李隆基個混賬到底在做什么
咸陽。
贏政甩袖廢物。始皇帝起自亂世,征伐六國,無法理解這種被叛軍逼得落荒而逃的行為,他覺得迷惑
楚棠曾說那唐朝是盛世,即使李隆基昏聵,也不至于被叛軍壓著打,怎么會陷落得如此之快
難道是紙糊的盛世不成他陷入沉思。
興慶宮。
李隆基又驚又怒這不可能不可能什么叛軍能攻入長安,朕的軍隊是吃干飯的嗎
高力士趕緊上前安撫“陛下息怒,一切為時不晚,如今還是天寶初年啊”
“對,一切還早,”李隆基反應過來,他此時還沒有全然昏聵,皇權危急讓他迅速清醒過來,立即道,目前是要搞清楚上面說的安史到底是誰。
高力士也在思考,叫安史的人沒聽說過,但如果安史是兩個人他忽然靈光一閃“陛下,莫非那安字,是指安祿山
“安祿山不可能朕之前才封他為平盧節度使,他對朕忠心耿耿,多有孝敬,怎么可能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