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氣,再開口語帶輕顫“主上昏聵失政,宰相只為己謀,異族擁兵自重,這樣的大唐是什么盛世觀音婢,我們大唐怎么會有如此荒唐的皇帝啊
他想罵安祿山,想罵李林甫,可最后的最后,他發現最該罵的還是李隆基。若非李隆基沉湎聲色、荒廢朝政,朝局豈會混亂至此,使賢士幽寐、奸佞當道
洛陽。
李白與杜甫同樣各自心驚。他們如今畢竟沒有入朝為官,這種宮廷之事知曉得也不甚清楚,誰能想到,未來發動叛亂的安祿山,竟是宰相李林甫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推舉上來的呢還擔著個陛下與楊妃義子的身份
李林甫亦是國賊也
杜甫聽自己考試,李林甫兩次從中作梗,心中早已氣憤,但畢竟還未發生,他又生性豁達,可如今聽到這個消息,卻是忍不住咬牙切齒了。
李白也是擰著眉滿臉厭惡“為一己謀,置國家安危于不顧,小人行徑”
想起水鏡說的賢相張九齡,他又
嘆了口氣,“張相國之肱骨,眼光卓絕,先一步看出安祿山有不臣之心,可惜陛下并未采納。
杜甫想著那王座上的君王,此前自己一直以為他是個圣明天子,誰普想到人心易變,圣主失察。他不無失望地搖頭“陛下,糊涂啊”
李林甫就算再勢大,舉薦異族領軍鎮,難道就沒有別的大臣會反對嗎皇上若愿意多聽取幾個人的意見,哪里會有此一遭。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親賢臣,遠小人,先輩諄諄之言,怎么陛下就是忘了呢
相府。
被軟禁在府中的李林甫從聽到自己整出“野無遺賢”的事就開始皺眉,聽到安祿山謀反更是驚得坐了起來。
是的,他害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他想穩固相位,可這都是建立在玄宗還是天子的基礎上。但安祿山竟然謀反了,水鏡還將自己提議外族當節度使的事抖出來
凡是奸小必惜嘴上聲名,李林甫當然也不例外水鏡將這等事抖出來,他的罵名,絕對不會比安祿山少
水鏡啊水鏡,你可害苦我了
不過安祿山對李林甫到底有幾分忌憚,對他言聽計從。后來楊國忠使了些手段排擠掉李林甫,自己當上宰相,就沒有這么高的手段了。安祿山覺得他就是個小人,根本不帶怕的,兩人互相看不順眼。
聽到這里的李林甫冷哼一聲“楊國忠,流氓小人,也配登上相位。”
同樣被軟禁的楊國忠聽到自己最后真的扳倒李林甫,當上宰相的消息心中就是一喜。他早就看李林甫不順眼了,等自己當上宰相,一定要給李林甫點顏色看看。但很快他就高興不起來了,水鏡一出,別說當宰相了,他的小命還能不能保住都難說。
楊國忠對內把李林甫的骯臟手段學了個十成十,并發揚光大。比如說,關中發生了水旱災害,朝廷該賑災吧。楊國忠對李隆基說沒事沒事,都是小問題,沒有影響收成,陛下您安心玩著吧李隆基一聽,那敢情好,就沒有管了。于是關中百姓又送了,民怨沸騰。
咸陽。
贏政抿唇,不做評價。
太蠢了套用楚棠之前說過的話,一個敢說,一個敢信。劉徹一攤手,確信了,李隆基真的是昏了頭。
太極宮。
李世民的胸口不斷起伏“荒唐荒唐”李隆基
,他的腦子被狗吃掉了嗎
但楊國忠說中了一件事,安祿山要謀反。但李隆基沒信,等到范陽起兵的消息傳來,李隆基第一反應是有人造謠。后來叛軍長驅直入,渡過黃河攻占洛陽,窺伺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