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想起秋來的點綴。”為什么是點綴呢原來他要寫的是秋槐的落蕊,像花又不是花。一夜秋風驟,落蕊鋪了滿院,人踏上去,一點聲音和氣味都沒有,只有“一點點極微細及柔軟的觸覺”,作者此時的狀態會是什么樣的
王維悠悠一笑“此語非閑人不能道。”
是的,清閑。
仿佛聽到了他的聲音似的,楚棠接著道王維有一首詩,鳥鳴澗,小學生必背,大家應該還記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陶淵明和謝靈運的眼睛一齊亮了亮,這幾句詩寫得好啊
在講歸園田居時,楚棠曾提過一句王維的詩,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用來反證“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精妙,陶淵明本不曾留意,如今看到這首鳥鳴澗,方知王維的詩為何能傳世。
34這幾句詩情致幽雅,動靜相襯,頗得隱逸之風,又語出自然,實為一等一的好詩
謝靈運也是玩味再三,水鏡曾說他開創了山水詩派,他也時常自得于自己的山水之句,可是,前有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后有王維的鳥鳴澗,謝靈運忽然覺得自己被比下去了。
他們的詩不僅單句佳絕,全篇亦是渾然貫通略無板滯,唐朝的山水詩怎么寫得這樣好
水鏡之下的王維露出一抹笑,小學生必背,應是也在那所謂的“教材”之中
太極宮。
李世民咂摸著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這便是后世的教育之制后輩說得這樣尋常,難道后世人人可學
他想起上一次看到的童子誦讀杜詩的視頻,后知后覺地想到一個問題后世的教育推行范圍,到底有多廣
因為心中悠閑,所以可以聽到桂花飄落的聲音,這種閑適我們顯然是無法體味的,王維修禪,
頗有佛性,個人感覺他這是應該是進入了一種禪定的狀態。
“桂花落”,既照應了前面的“人閑”,又照應了后面的“夜靜”,因為只有心中閑適,四野寂靜,才能聽到桂花飄落的極微弱的聲音。
郁達夫沒有聽到桂子落,卻能于清晨踏上槐蕊落成的毯,一點點感受著腳下的觸感,院中樹下,仿佛只有他一個人。人閑踏槐蕊,日靜庭院空。和王維的詩境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了。如果可以的話,郁達夫和王維應該會聊得很投機吧
王維輕輕地笑了,看著水鏡里的文句輕聲應道“我亦很是期待。”
詩文不同,但情志相似,足可引為知交。旁邊的裴迪好吧,希望你能不要勸他學佛。
閑適處不止在此,既有觸感,又有眼見。
“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細紋,讓人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
看得出來,郁達夫真的很閑了,連掃帚留下的細紋都能觀察到。細膩、清閑、落寞,他從意識寫到了潛意識,最后遙想到古人“一葉而知天下秋的深沉。他從這秋槐落蕊里體味到了什么呢無邊落木蕭蕭下”,“花落人亡兩不知”,這
深沉里,或許暗含著對生命衰亡的思考。細細的條紋,孤獨、落寞、而又傷感,但郁達夫卻懷著賞玩的心態,將悲涼衰敗,甚至死亡,當作美來表現。
輞川。
剛剛還很期待并暢想著與郁達夫做朋友的王維忽然住腦了,把死亡當作美來表現,他頗覺訝然靜觀味閑,郁達夫味出的卻隱有衰颯死氣,聽起來竟是有末世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