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下二分亡,四海何人吊國殤”,好是陽春三月暮,沿途開邊紫藤花”,曾因醉酒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最后一句莫名給人一種杜牧“十年一覺揚州夢”的感覺。
五四一代文人,既有寫作新文學的能力,古典文學修養也很深厚,確實是新舊交替的一代了,大家感興趣也可以看看。
水鏡下的文人學士眼前一亮,說到這他們可是專業對口了
白居易停下筆細細品味著“好是陽春三月暮,沿途開邊紫藤花。造語清新、明白如話,真是深得七言絕句之妙
原以為郁達夫只是什么新文學作家,沒想到也寫古詩詞,還寫得這樣好他覺得徹底釋然了。
“三分天下二分亡,四海何人吊國殤。真是沉痛又悲憤,郁達夫果然筆筆不忘救
時之志”陸游對這一句實在是贊賞、感佩極了
李白和杜甫也覺得不錯“這幾句詩自然明暢,有以景寫情,有以情繪景,確實可以載于詩譜。
李商隱同樣覺得喜歡“曾因醉酒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這幾句寫得甚妙,風流之致堪比杜牧之
一心仰慕杜牧的李商隱又開始尋思了,之前寫的信杜牧收到了嗎怎么也不回信是不是沒有看到,要不再寫一封吧
毫無預兆被cue到正著的杜牧
雖然他還沒有寫到“十年一覺揚州夢”之句,但是結合上文郁達夫的詩來看,十有八九是什么落拓子的風流韻事。
深深體會到后世對詩詞文人挖掘之深的杜牧忽然害怕,以后可不能太過放蕩恣游,他怕在水鏡上丟臉。
未央宮。
劉徹的心情有一點復雜,平心而論,聽完全篇之后他還是很欣賞郁達夫的,能詩能文,一身血性,但是郁達夫對他們這些老祖宗好像就不是那么友好了。
已知他們屬于封建王朝,郁達夫一代新文學人要向封建思想擲下投木倉,言下之意不就是把矛頭對準歷代帝王
作為一個君王,劉徹當然明白思想穩定對統治的重要性,不然他也不會考慮新學說了,新文學的目標既是封建思想,那他們這些封建君主就是討伐的對象。
他輕嘖了一聲,還好,這篇文章只是寫秋。
江都。
董仲舒心下思量個性或為個人性情,性情有壓抑,才會有解放,結合前后之句來看,后人該是認為,封建思想壓抑了人性。
“可是”他心中困惑不已,個性若不加以約束,豈不是天下大亂了嗎
錢理群老師曾經反對過一個線性的作品分析模式時代是苦悶的,作家必定時時處處陷入單一的苦悶之中,他寫出的每一篇作品必然充滿單一的苦悶感。
這種定勢思維當然是錯的,雖說文變染乎世情,但作家是復雜的,郁達夫悲涼、頹廢的審美趣味,自然也不全然歸結于時代。
有傳統風致的影響,又有身世心理使然,還有異國美學的滲透,更兼時勢的風云激蕩。這四點統一于一個文本之中,形成了
故都的秋獨特的韻味表達。
或許因為年齡原因,我們現在還有些難以理解,可人生之悲涼,不理解未嘗不是好事呢且記取他的文字吧,或許有朝一日,你會有突然被擊中的感覺。
好啦,對課文內容的講解就到這里,我們來看段視頻放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