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劇作家湯顯祖對楚棠話中提到的幾個陌生名詞頗感興趣“導有引導之意,演可引為演繹,所謂導演,便是指導演繹之人
他也頗排了些戲作,將詞意和排戲時的經歷對照一下便理解了個七七八八。他尋思著,鏡頭,就是用鏡映出戲文中的場景這又是怎么做到的映出來的畫面也不甚清晰啊
難道他忽然冒出了一個“離譜”的想法
,難道后世可以將百戲的畫面留在所謂的“鏡頭”中這怎么可能啊
只能說,不愧是能寫出牡丹亭這樣奇幻浪漫之作的戲劇家,湯顯祖這一番連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的天馬行空,竟是詭異地摸到了正確答案的邊。
未央宮。
劉徹猶帶神往的感嘆“后世果然馴服雷電了。”
電影,不知道是什么好東西,好想看一下啊聽起來可比角抵戲有意思多了。
正因為有酒無樂,所以詩人接著說,“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朋友分別本來就夠傷感了,又沒有音樂助興,更顯寂寥,只有茫茫江水浸冷月色,很顯然,這又是一個環境烘托。江水空茫,冷月無聲,將要分別的人強顏歡笑,一杯復一杯,寂寥而凄清。
忽然,一陣琵琶聲從江面上傳來。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這個寫法也很妙,略顯寥落的江水上忽然聽到錚錚然的琵琶聲,在茫茫水月里,有一種空谷足音
之感,讓詩人和朋友都不禁愣神,紛紛猜測著彈琵琶的人是誰。
讀這幾句,我們幾乎能想象出白居易和朋友怔愣不已四處張望、最后忍不住“移船相近邀相見”的樣子了。不得不說,白居易真的很懂鏡頭語言啊
水鏡之下的白行簡點點頭,兄長這首詩寫得生動有色,宴飲前情、聞得琵琶聲的橫生波瀾,都表現得十分引人入勝,他情不自禁道
兄長不考慮也作些傳奇么
以他兄長的敘事之筆,寫出來的傳奇一定比張鷲zhuo的游仙窟好多了
白居易笑了笑“我志并不在此,我打算多寫些諷喻之作,效法樂府與杜工部之作,記述百姓疾苦,以期警醒天子。
這也是他這段時日來一直鉆研的事,不過白居易也知道自家弟弟對傳奇志異非常感興趣,此時便趁機問道
“你不是作了不少傳奇么,怎么也不見拿出來品讀”
啊這
想起自己寫的那些本子,白行簡莫名升起一絲心虛沒,胡亂編寫,不曾作出佳篇,待我寫出好的篇什,再拿來與兄長品鑒。
白居易沒
看出他的不自然,只是笑道“也好,那為兄便等著吾弟的佳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