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目光灼灼,堅毅的神色上自有一派凜然之氣。南宋雖弱,不乏死節之臣,若當真要死節,便請從他起這位新科狀元從古時、從后世均尋得了自己的同調。
德不孤,必有鄰
三國。
曹操憶起當年官渡之戰大敗袁紹,其后一路攻伐,攻破鄴城,袁紹手下謀臣審配拒不受降,面北而死,他曾感嘆河北義士何其多也,可聽水鏡講述,那郁達夫、瞿秋白、方志敏,個個都是悍不畏死的節義之人,甚至那常常在言語間出現的魯迅,十有八九也是一位義士。
想讓對方投降,無外乎高官厚祿、權勢美人,一道不行,便用命脅迫。可惜了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他一揮手“拿筆墨來。”
他要為義士詠歌。
咸陽。
嬴政肅了面容,義士赴死總令
人感佩,更何況聽言語,瞿秋白既有主政之才,又有生花妙筆,更兼風骨卓絕,怎能不令人扼腕嘆息。
“我黨”他沉吟著這兩個字,似乎有點明白為什么楚棠如此信賴他們了。
未央宮。
劉徹咂摸著“背叛階級,投身革命”那幾個字,書香世家應是富裕清貴之門,若將他們算作一階級,叛離富裕清貴居,他走向的是哪里鄉野農莊嗎楚棠所謂的黨,是黎庶黔首的黨
他靈光一閃,禁不住出聲“糞土當年萬戶侯”
堂下的萬戶侯們猛然驚了一下,那首氣勢磅礴的詩詞,不會是那個黨的首領寫的吧奉天殿。
朱元璋深為痛惜,他把殘害瞿秋白的敵人當作日本人了,當下大罵倭賊簡直猖狂至極
他深吸幾口氣,轉而道瞿秋白凜然不懼,當真是義士本色
這慷慨赴死的從容之態真是令人心生佩服,他尋思著紅軍歌,紅軍是后世那個黨的軍
隊難道他們也以紅色為標識
朱元璋初時參加過元末起義的紅巾軍,軍中諸人都扎一紅頭巾,故以此為名,他在想后世是否也和當年的起義軍一樣。
這紅軍倒好說,那國際歌又是什么歌朱權好樂,早就注意到這兩首歌了。
“際有間的意思,國際就是國與國之間,國與國之間共同的歌”擅文學的朱柏說出自己的推論。
“可是他慨然赴死為什么要唱國與國之間的歌這首歌和中國有什么關系”被罰了的朱櫝還不消停,大膽質疑。
朱棣沉吟著揣摩“紅軍是他們的軍隊,他唱紅軍歌,或是表明自己愿效軍士,為國犧牲;那國際歌里,莫非也蘊含著某種節義
國際之間的節義眾人交換了一個眼神,確信不是很明白。
節義怎么和國際扯上關系了
又講遠了,我們拉回詩。在這一段中,白居易調動多種意象,用精湛的筆觸,將抽象無形的音樂變成形象可感的聲音,以表現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藝,并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唐詩的空白。
這種生花妙筆后
來甚至連白居易本人都沒法復刻,比如他后來還有一首聽琵琶勸殷律協酒。
何堪朔塞胡關曲,又是秋天雨夜聞。青冢葬時沙莽莽,烏孫愁處雪紛紛。由琵琶聲想到王昭君和劉細君和親胡塞的舊事,屬于絕句中的一種套路模式了,全然是聯想,不曾正面寫到琵琶曲。
白居易淡笑搖頭“寫詩需有神思作輔,哪得那般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