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
蘇軾很有研究精神先前看故都的秋之時,便覺后世句法與今截然不同,想必他們都習慣了新文學的句法,所以將古文之句目為特殊吧
蘇
轍點頭“應是如此,楚姑娘所說的閱讀理解,看來除卻理解詩文深意,還包括句法詞法倒是與我們的小學有些類似了。
古代所謂小學,是經學上的一科,包括釋音、釋義、釋形,也是為學的基礎。
蘇軾頷首,哪怕是他們學古代典籍,亦需從認字、句讀入手,這樣的安排并無問題。但是想到楚棠之前強調過的錯字,蘇軾的嘴角忍不住微微翹了起來,他有一個預感,這個特殊句式,定是難倒了后世更多學子。
看到最后幾句。“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之意。”出官就是京官被貶往地方任職;感斯人言是感于斯人言的省略。
他說我被貶至今已經是第二個年頭了,一直恬然自適過著自己的日子,也不覺什么怨艾悲苦,直到今天聽了你的一番訴說,才忽然生出了貶謫的哀傷。何以至此我們看詩,白居易和琵琶女的經歷有什么相似之處呢
水鏡上出現了第四段的內容,“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難怪如此。
一段讀罷,杜甫感慨著“本為京官,仕途順達,一夕遭貶,身上又是患病,遙想舊日種種,形勢翻覆間豈會無有悲哀之意。
仕途難料啊
李白飲下一口酒,包括他在內,水鏡中提到的詩人俱是郁郁不得志,哪怕豪如魏武,亦是難以完成統一天下之夙愿,難道傳世的代價,便是百般磋磨嗎他難得有幾分感傷。
白居易說,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琵琶女在京都,是色藝雙絕,“一曲紅綃不知數”,白居易在京都又是什么樣子的呢
史載,白居易少時苦讀,參加科考之后,“十年之間,三科登第,名人重爾,跡升清貴。”仕途比李白杜甫順暢了不止一點,連中唐大佬韓愈都比不過他。
李白杜甫韓愈扎心了小娘子。
韓愈想到這也頗為怨念,他曾經參加了三次進士考試,均是失敗,第四次才得以考中;考中進士后,他又三次參加吏部的博學鴻詞科考試,無一例外均未考中,白居易這種三科登第的經歷豈止是比他好了一點
韓愈有些辛酸,又有些高興,白居易是個人才他早就
知道,朝堂多了這樣一位賢才之士,是國朝之幸。
可是,白居易怎么就被貶了呢自己怎么就又被貶了呢
太極宮。
李世民聽到白居易耀人的簡歷也不由得目露贊許“一次便難,白居易竟能三科登第,可見才華橫溢。”
嬴政和劉徹聞言也是在心里點頭,是個有才的。這樣有才能的一個人,怎么就被貶了呢他們和韓愈想到一起了。
說起來,白居易和韓愈作為中唐兩大詩派的扛鼎人物,同朝為官近二十年都沒有交往記錄,直到韓愈晚年才有了些詩詞唱和,難道前幾十年他們沒有t到彼此的人格魅力
白居易
韓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