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時期,宦官勢大,白居易這首賣炭翁可謂是戳了他們的肺管子。但類似詩歌豈止一首白氏的諷喻詩以秦中吟十首和新樂府五十首為代表的,首首尖銳深刻,我們簡單摘取幾句。
重賦一詩,揭露的是統治者對民眾的殘酷剝削
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
百姓們種植桑麻、績麻紡絲,所求的不過是讓自己活下來,但是沉重的賦稅讓他們連這一點小小的愿望都不能實現。
織絹未成匹,綠絲未盈斤。里胥迫我納,不許暫逡巡。
百姓們的生活是“幼者形不蔽,老者體無溫”,官府中是什么景象呢昨日輸殘稅,因窺官庫門繒帛如山積,絲絮似云屯。
白居易的詩歌藝術非常純熟,用淺切的語言將事件娓娓道來,中間又穿插大量的環境渲染,再將百姓生活情狀與官庫的實際情境形成對比,所達到的藝術效果自然觸目驚心,但更觸目驚心的,是他寫的都是真實發生的事,那就是他看到的現實。
鄉野。
有農戶禁不住偷偷飲泣,是啊,這哪里是詩,這就是他們經歷過的現實啊。
與此同時,那些魚肉鄉里的縣尉官吏卻像被踩中了尾巴似的,暴跳如雷“一派胡言百姓交稅天經地義,他白居易是什么人,也敢置喙此事該參,該貶
不錯我們讓交的只是一些余物,哪有那么夸張,此人分明是危言聳聽
“可是本來就沒有余物啊”
一個剛剛步入官場的文書小聲反駁,很快就被身旁的人拽住袖子,無聲示警。
所有人都清清楚楚地知道,詩中所寫俱是真實,那絲綢絹帛,根本不是什么“余物”,而是百姓生計所系,這些東西全被州郡長官強征了去,標榜成所謂的政績,討好上級,換來朝廷的一點嘉獎,至于治下百姓過得怎么樣,誰又在乎
我有我的青云路。
終南山。
李白重重地嘆了一口氣,他在這開元天寶,哪見過這般景象白居易之詩確實與你頗有淵源,兩相對照之句,似即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杜甫微微頷首,卻又道
然則其詩專為百姓言事,則更詳切。我似乎有些明悟白居易為何要倡行新樂府了。”
詩以觀政,見到了如此多的社會弊病,沒有一個心存良知的詩人能忍住不發聲。韓愈的嘴唇抿成一條直線,胸中文思激蕩,很快就成形了一篇酣暢淋漓的疏奏雄文。元稹本就是新樂府運動的中間人物,見慣的民生疾苦和施政弊病早在他心頭凝成一首首血淚詞,
只待噴薄而出,此時受到好友重賦詩的刺激,當即文思泉涌,揮筆寫成一首織婦詞:
織夫何太忙,蠶經三臥行欲老
憂愁深重的李賀也想到了自己所見的不公,一首老夫采玉歌從他枯瘦的指間傾瀉而出“采玉采玉須水碧,琢作步搖徒好色
農夫日日夜夜采玉,為了尋到那珍貴的水碧,可最終卻不過成了那貴婦頭上的釵鈿搔頭,裝點豪富之家的容色,一根釵鈿里浸了多少黎民血,又有誰在意呢
北宋。
張俞嘆息良久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一首詩喚起了許多不平,也喚起了高居九重的帝王的驚心,但白居易的詩遠遠不止于此
此外還有一首傷宅,寫達官權貴“廚有臭敗肉,庫有貫朽錢”,卻是“忍不救饑寒”,和杜甫的“朱門酒肉臭”是同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