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直言敢諫,恰可見他感念陛下提攜之恩,欲報陛下。昔年,鄒忌諷齊王納諫,齊威王聽之,戰勝于朝廷,陛下若因此治白居易的罪,朝堂之上誰還敢說真話,屆時陛下豈非日日處在蒙蔽之中陛下圣明天子,必不可將自己置于險境啊
這番話說得有理有據,李純一時想發火也發不出來,只好冷哼一聲,沒好氣道“朕豈會做這等事
裴度聞言悄悄松了口氣,與武元衡一起行禮“陛下圣明”小院里。
白居易苦笑搖頭“陛下政令有失,我為拾遺,不可不諫言”臣子有赤心,君王可有太宗之雅量
如果說,此時的小小波折他尚能忍受的話,那么直至武元衡與裴度遇刺,他上書諫言,被群起而攻之,落貶江州,白居易才感受到了仕途的嚴霜,從三科及第的天之驕子,到被貶江州的犯官,人生之起落,豈是幾句話能說清的
被貶江州后的白居易雖有苦悶,但從未自甘失敗,仍時時刻刻盼著回到長安再建功業,實現大唐的偉大復興。
不過,元和十一年,朝中有一個叫張宿的奸臣作崇,整出了一場莫須有的朋黨案,白居易的許多友人都牽連其中,被貶出京,消息傳到江州,白居易如遭當頭棒喝,朝局如此,友人零落,自己還有機會再回長安么
他痛苦迷茫,心中的兼濟志開始動搖,而其后陸陸續續傳來的好友病逝的
消息更是讓他頹喪不已,他選擇了天平的另一面獨善其身。
終南山。
杜甫嘆了一口氣“文章憎命達,順遂如白居易,也難逃此讖。”
李白亦是嘆息居不易,難樂天,我等與他,也有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慨了。
這邊的文人為白居易的遭遇嘆息不已,那邊皇宮的氣氛卻是倏然緊張了起來,楚棠這幾句話說得不甚清晰,但是任誰都聽得出來其中暗含著一場怎樣的風暴。武元衡憂心如焚
“陛下,那張宿本為市井無賴,無德無才,蒙陛下圣眷卻不思恩報,此等禍心陛下斷不能相容啊
接二連三的暴雷,唐憲宗的臉色就沒好過,張宿是他任廣陵王時出入邸第的臣子,他對他頗為寵
信,第一反應便是有賊子構陷,但楚棠根本不知道他們,又哪來的構陷呢李純陰著臉,冷冷道
“張宿辜負圣恩,傷害清正之士,著貶出京,以正視聽。”
滿以為又要費一番口舌的武元衡聞言松了一口氣,還好,陛下這次聽進去了。他的心情隱隱有些激動,楚棠太會說了,實現大唐的偉大復興,聽著就令人怦然心動。他和裴度對視一眼,暗暗下定決心。
兼濟天下與獨善其身一直是白居易思想的兩面,他本就不似好友劉禹錫那樣樂觀,有這樣的心
境轉變其實無可厚非,我們不該苛責,更何況,白居易心中,也未曾忘懷百姓。
818年,白居易調任忠州刺史,他勤于政事,整頓地方行政、獎勵耕織;任職杭州期間,他疏浚了杭州城中的六口古井,解決了城中的飲水問題;西湖淤塞,農田干旱,也是他修堤蓄水,又作錢塘湖石記,確立了保護西湖的準則。
離任之時,百姓夾道相送,至今,杭州城內還有“惜別白公雕塑”,合郡咸感德,離別情依依。”不過如是。
在蘇州,他開鑿山塘河,依北建路,以利水陸交通;832年,元稹去世,白居易應其家人之請,為之撰寫墓志銘,最后又將推托不得的潤筆費全數布施于洛陽香積寺;
龍門一帶,有石灘阻礙行船,也是白居易出錢挖開石灘,以利航行。凡所經行處,百姓皆有感其恩德。他的后半生雖然以閑居處世,但似乎也只是少了一點朝堂之上的蠅營之心,
至于對百姓,他好像很難放下兼濟之志。
我們將“同是天涯淪落人”作為中線,從前觀之,他有諷喻詩為民立言;從后觀之,他有積極的政令為民謀福祉,總有人在想,有唐一代詩人何其多,為什么偏偏是白居易緊隨李杜之后或許,這就是答案。
百年功罪,誰可評說只有人民。
白居易心頭巨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