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連忙跪下行禮“臣領旨。”
宮人見口諭傳到,轉身離去,留下白居易三人在堂內沉默,白行簡有些著急“陛下傳詔兄長,不知是福是禍。
三人心知肚明,水鏡里的那些諷喻詩被天下人知曉,若造成民眾與朝廷的對立,那麻煩可就大了。陛下此番,怕不是來興師問罪的
一時之間,二人的目光都看向白居易,被注視的白居易回過神來,反倒是坦然一笑
34食君之祿,擔君之憂,我為大唐言,為百姓言,又有什么好怕的縱然陛下當真治罪于我,左不過是元和十年的后事先演罷了,即便如此,我還有詩筆,效風騷而歌病苦。
“哈哈哈哈哈”元稹大笑,“說得好,我便知樂天兄不會就此消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君子之勇也我便與樂天兄一道,同那后世記載一般,將新樂府發揚光大
好
白居易朗聲一笑,沉郁之氣一掃而空,民眾對他愛戴至此,他焉能不盡一個士人的本分“既然如此,那我也出一份力吧。”白行簡在一旁插嘴道。元稹心情不錯,開始打趣“知退兄莫非也要來作詩”
白行簡搖搖頭“不敢與二位爭鋒,后世既說禮教森嚴,女子壓抑良多,我想世間靈秀女兒總歸不少,如孔雀東南飛一般的悲劇定是更多。愿以我之傳奇拙作為女兒揄揚,聊作慰藉吧
此時的白行簡并未想到,只是一時之興,竟會讓他走上反封建的道路。后世書載,有唐一代,傳奇之作借兒女情而言開化之思想、批判禮教之弊者,實自行簡始。
或有人言,行簡之兄白居易、其友元稹高舉樂府之旗幟,言民瘓病苦、以刺時弊,不以權貴生畏;主政地方,亦可想民之所想、憂民之所憂,履任之處百姓稱道,聲名天下煊。
三人相交甚契,行簡或受其兄友感召,而三人的精神和創作,又影響了一代代文人學士,及至新社會仍有傳頌。
幾日后,北宋。
蘇軾兄弟下榻汴京,他們是來參加此次的科舉考試的。近兩年,他們兄弟二人一直在家中苦讀,一同陪讀的還有他們的父親蘇洵,這次也是父親決定帶他們出川應考。
正是夜幕時分,汴京城繁華熙攘,風情不似蜀中,三人卻頗沉得住氣,閉門讀書,只待考試之日。但外面的人就沒他們這么淡定了,原因無他,老祖宗們算過時間,根據慣例,這兩天估摸著就又是水鏡播放的日子了,大家都有些期待。
不知道下一篇課文是什么,難道還是詩歌有人猜測著。
“不要了吧,誰的詩能排在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后面啊”有人連連搖頭,反正我是最喜歡李太白的,簡直神仙中人
杜粉不服氣“杜甫也很好啊
,憂國憂民。”
“我還是喜歡白居易,他寫的詩好懂,又替窮苦人說話,是個好官。”因為新樂府,百姓們對白居易的喜愛度很高。
三方粉絲鬧得不可開交,而曹操和陶淵明因為出場太早,竟是無人問津。臨窗的雅間,蘇氏兄弟樓下依稀的爭論,也饒有興趣地討論起來。
“曹操、陶淵明、李白、杜甫、白居易,這些都是數一數二的名家,后面的課文,當真是不好猜啊。”蘇轍淡笑道。
蘇軾飲了一口酒,不假思索地開口“魏武沉雄、淵明質樸,李、杜、白各有卓然之處,除了屈子和曹子建,我想不出什么人配與他們登上同一冊書,還是緊隨其后。
上教材可是很神圣的事
蘇轍斟酌著“李義山之七律頗有杜子美遺風,會不會是他”
蘇軾搖頭“義山雖妙,力不及爾。”他把玩著酒杯,心情頗為閑適,“說不定是那后世的新文學呢
畢竟他們的教材,可是新舊文學兼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