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他們其實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以科學之真去求文學之真。他們忽略了蘇軾所寫的赤壁江景是他心象的描繪,王維側重于意境的呈現,白居易只是以詩筆繪眼前之景,而柳宗元更是將謫居的孤寂與失落投射于永州風物之上。
這些景物都經過了詩人的藝術改造,是一種文學的真實,而文學的真實應該是主觀的真實、假定的真實、內蘊的真實,它具有詩藝性,更多的訴諸于心,而不能簡單粗暴地用現實去求證或否定。
蘇軾蘇轍王維白居易柳宗元等人一齊點頭沒錯,就是這樣。
太極宮。
孔穎達捻須輕輕頷首“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他念起魏晉玄學家王弼周易略例中的句子,作為經學大師、孔子第三十二代孫,孔穎達對言、象、意同樣有著自己的見解。
“這主觀之真實、假定之真實、內蘊之真實、詩藝性,聽來直白,卻頗值得玩味,應是后世那位論家的學說吧”
孔穎達眼光老辣地下結論,上首的李世民微微頷首,不過他有自己的疑惑“這楚姑娘說的科學,又是何種學說”
孔穎達也是一愣,殿中諸臣陷入沉思“聽其意,科學之要旨,似乎是一門求現實之真統計學”
有人從腦子里翻出久遠的記憶。
“統籌計算之學,倒是可以求真,”李世民敲著椅背沉吟,“但它并不冠以科學之名,難道統計學只是科學中的一種”
啊這貞觀群臣覺得有些頭疼了,后世的學科當真是過于龐博了。
回到蘇軾的詞,正如開頭的“大江東去”雜以虛筆,“亂石穿空”
以下三句同樣是詩人的藝術創造,
如此美景,
難以一一言道,所以最后蘇軾以一句“江山如畫”進行總括。
眼前江山如此壯麗,天地鐘靈的土地上又會孕育出多少人才呢后面的“一時多少豪杰”順勢而出。結合詩詞內容來看,這兩句很明顯是什么句
啊
蘇氏兄弟一時還沒反應過來“什么句”
沒錯,是過渡句,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蘇軾咂摸了一下“江山如畫總括前文之景,一時多少豪杰為下闋之周公瑾蓄力,此為承上啟下,后人謂之過渡句,這也是他們閱讀理解的一種”善于接受新鮮事物的蘇學士饒有興趣。
蘇轍聽完答案也笑了“此番,該是作者親自來做閱讀理解了。”
同時大家要注意,詞的開篇說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泛寫的懷古;緊接著,由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進入具體地點,自然而然感慨“一時多少豪杰”,那么這里的“一時”便集中于三國時期,后面的“豪杰”,也是曹孫劉概而言之的。從“千古風流人物”到“一時多少豪杰”,蘇軾將范圍進行了一個縮小。
曹操劉備孫權滿意點頭,對蘇軾的眼光表示了贊許不錯,我就是豪杰。
三人都很有默契地將另外兩方忽略掉,唯有周瑜的粉絲挺直腰桿不屑一顧豪杰又如何你們都是周郎的陪襯
三國豪杰何其多但在這個赤壁戰場,蘇軾最終選擇將目光集中到青年將領周瑜的身上,接下來就是周瑜的主場了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大家讀一讀這幾句,結合注釋想一想,蘇軾筆下的周瑜是什么樣子的呢
“風流倜儻”
“文武雙全”
“嬌妻美眷戰功赫赫,周郎當真理想之英豪”
“周瑜不是氣量狹小嗎還被諸葛亮氣死了,蘇軾是不是美化他了。”
“讓你少聽說書多看歷史,那些都是戲本子上瞎編的”
“就是就是,周公瑾多完美一個人啊,用后世的話來說就是,好帥”
文人學士還沒有說話,底下的吃瓜群眾先吵作了一團。自隋唐以來,民間多有“說三分”瓦舍,言語粗糙卻頗為俚俗,故事也說得十分引人入勝,其中出場人物眾多,又頗富傳奇色彩,場面熱鬧,不知道收割了多少粉絲,市井小兒都知道魏蜀吳曹孫劉,別提多深入人心了。
蘇軾這幾句詞一出來,立刻流傳開去,周瑜的真愛粉交口稱贊,而他的黑粉則是捶胸頓足,只恨自己寫不出相匹敵的詩文和蘇軾叫板。
倒是陳壽捧著自己新寫的三國志吳書篇目露疑惑“周公瑾勇毅之士,所謂銜命出征,身當矢石,盡節用命,視死如歸。應當是個豪杰,蘇軾此詞,頗有不同啊”
他沉吟著水鏡上的幾句詩文,倒覺詞里這周瑜的形象,頗似時下名士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