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再有雅量也坐不住了,憤憤地一拍桌子“羅貫中,欺人太甚”
火攻之計明明是他想出來的,孔明之人分明是
從屬,這種功勞也能被搶嗎欺負他百年之后不能說話是吧
€本作者春山有信提醒您最全的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盡在,域名
被張冠李戴的另一主角諸葛亮禁不住撫額,后世對他如此厚愛,他理當感念,就是這方式他失笑,莫說周瑜,他都有些惶恐咯。
大殿里的孫權調整坐姿,沉吟著摸了摸下巴,神色頗為認真“子敬啊,我江東可有哪家才子有小說家之才”
魯肅一愣“主公的意思是”
孫權一臉嚴肅“我們也編一冊江東演義,如何”
魯肅突然就理解曹氏二位公子的心情了。
由此可見,周瑜在史書上最為人稱道的,除了容人雅量,便是軍事才能,這樣的人,無愧于“豪杰”之稱。但蘇軾心中的周瑜顯然不止于此,他筆下的周瑜出場竟顯得頗為柔情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
他先寫到他的婚姻愛情。小喬是江東有名的美女,所謂“江南有二喬,河北甄氏俏。”以美女來襯英雄,愈發顯得英雄豪俊,奮發有為。周瑜和小喬的姻緣應該始于建安四年,距赤壁之戰近十年之久了,蘇軾在此著一“初”字,與赤壁之戰并舉,實際是為了更好地襯托周瑜的形象,這一點大家理解就好了。
沒有人不喜歡聽好話,尤其是剛剛在遭受連番暴擊的人。剛剛還氣憤不已的周瑜臉色總算好了一點,他飲了一口杯中的茶,眉眼溫雅看向小喬“如花美眷,亦是公瑾之福。”
小喬美目微垂,亂世之中有如此之人傍身,已經好過大多數人了。她笑著向自己的丈夫添了一盞茶,聽后人講那些風流浪漫。
有美人作伴的周公瑾又是何等風采呢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檣櫓,指代的是曹操的戰船。周瑜姿容偉岸、英氣勃發,手持羽毛扇,頭戴綸巾意態逍遙,談笑之間,曹操的百萬戰船灰飛煙滅。
雄姿英發,是在說周瑜的精神氣質。江東組整體年齡偏小,赤壁之戰時的周瑜才三十多歲,才華橫溢身居高位,其人又是“長壯有姿貌”,的確可以稱得上英氣勃發了。
羽扇綸巾是說他的裝束,由于民間文學的累積,這樣的裝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諸葛亮。
啊這
周郎和諸葛丞相是綁定了嗎眾人莫名覺得有些好笑。
孫權咬牙:這江東演義必須寫了。
其實這樣也可以解釋,晉朝有本裴子語林,里面記載諸葛亮,是“乘素輿,著葛巾,持白羽扇,指揮三軍。”而周瑜在三國志里更多則是一個武將,蘇軾這里某種程度上屬于一種形象的轉嫁。
諸葛亮沒說話,張飛先提出質疑“時下多崇名士之風,羽扇綸巾自是漢時風習,此說是否有些武斷”
但東漢、魏晉之際,上層社會多推崇風度瀟灑、舉止雍容的姿態,“羽扇綸巾”更多體現了一種名士之風。比如謝萬“著白綸巾、鶴氅裘”謁見簡文帝;大將羊祜在軍中也是“輕裘緩帶,身不被甲。”蘇軾以這種裝束來寫周瑜親臨陣前的泰然自若和風流儒雅,也有其歷史依據。
周瑜的唇角略略彎了幾分這解釋就順耳多了。
不過我們把思路打開,將這兩種解釋結合,你會發現蘇軾的這個寫法非常耐人尋味。
蘇轍眨眨眼“兄長,我好像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