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話固然是一家之言,不過不少人感覺自安史之亂以后,中國的歷史好像就在走下坡路了,雖然后面有永樂盛世,但出了個堡宗,就e問就是國運吧。
唐朝。
李世民難以置信地微微坐直了身體,一張臉疏忽沉了下去“安史之亂的禍根竟然埋得這么深”
那李隆基豈不是成了歷史罪人大唐王室怎么出了這樣的禍種
他氣不打一處來,一家之言也好,禍及后世也罷,百代之后既然有這種說法,就由不得他不留心。深吸一口氣,李世民強迫自己冷靜下來。食指輕叩桌面,他道
“雖然有些話語不甚分明,但這個科學,后輩已經多次提到,如今更是直言其重要,我等是否也該籌謀一二了”
他這么說著,其實心里已然有了決斷。殿中諸臣都是一路跟過來的,自然心知肚明,當下房玄齡便拱手道
“依老臣所見,不如仿照當年的稷下學宮,召天文、術算以及其他諸類人士入學,再擇期考核,取長而用,陛下以為可否”
李世民微一頷首“然。此策可算作一途,諸卿若再有良策,亦不妨直言。相關事宜,總要群策群力才好。”
“諸卿,”李世民環視堂下,神情鄭重“為大唐謀盛強,為后世謀福祉,便在此間了。”
君王的話字字入心,諸臣斂容,肅然下拜“臣等謹受教。”
明朝。
朱元璋咂摸了一下“水鏡這意思是永樂盛世可以追踵漢唐,再續漢家天下輝煌”
平日里也看不出老四有這本事啊朱元璋還沒來得及高興,忽然反應到后半句,當場拉著臉一拍桌子“這個該死的堡宗到底是誰”
聽聽那后輩說的,大明的國運,豈不是敗在那堡宗的手上
秦朝。
嬴政微微沉吟,先時他召農家、墨家入咸陽,本是為了食、行二事,如今看來,那墨家的能力到底還是被低估了。
冷峻的帝王眼神犀利,他有他的驕傲,他既對自己手下的大秦有信心,自然也與后世同氣連枝,既然所謂的歷史環環相扣影響甚深,那他便助力一把又如何
說到這個又扯遠了,回到沈括。作為科學家的沈括是耀眼的,但作為官員的沈括就有些不足了。沈括支持新法,受到了王安石的重用,和蘇軾分屬兩個陣營。
蘇軾任杭州通判期間,沈括去巡查兩浙的
農田水利,順道和蘇軾聯絡了一下感情,還叫蘇軾把自己新寫的詩文給他作紀念。
蘇軾心大沒多想,爽快地送了,結果沈括回京之后轉手給皇帝打了個小報告,詳細地標注出了蘇軾詩文中不敬的地方,說他“詞皆訕懟。”訕是諷刺的意思,就是說蘇軾諷刺朝廷,對皇帝不滿。
沈括小人也”
蘇轍臉色忿忿,與此同時,其他人也紛紛表示大跌眼鏡“噫,怎么這樣啊剛還挺喜歡他的,幻滅了。”
他們倒是有樣學樣,迅速掌握了后世的語言,并能熟練運用。
沒料到是這個展開的沈括笑容僵在臉上,連聞訊而來祝賀他的哥哥都愣在原地,說話也不是,不說話也不是。
沉默,沉默是今晚的沈家。
這件事蘇軾后來自然也知道啦,不過他覺得宋神宗是個英明的君主,不會相信,還有空寫詩跟朋友自嘲。當然宋神宗也沒讓他失望,根本沒理沈括。久而久之這事蘇軾就忘了,不過以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這就像是烏臺詩案的預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