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特別喜歡“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這一句,豐神蕭散,感覺蘇軾就要“乘桴浮于海”了。
不過這句確實給人的想象空間比較大,宋代人喜歡寫雜記閑談,有本書里就寫,蘇軾和人游玩,半夜作了這首詞,把衣冠掛到江邊,乘船飄然而去了。這可把時任黃州太守徐君猷嚇了一跳,還以為自己把朝廷的犯官給丟了,急吼吼駕車跑去查看。一到東皋亭,發現蘇軾鼻息雷鳴睡得正香,這才發現是個誤會,真是又好氣又好笑。
啊這怎么有些像在看笑林、解頤之類的感覺
未央宮。
劉徹哈哈大笑“這宋人的雜記寫得有趣,蘇軾也是個奇人吶”
他尋思著,大漢的文學也太貧瘠了,不說沒有后世那樣的好詩好詞,連好看的雜記都沒有對比一下,他這個皇帝過得不好啊
北宋。
蘇軾沉默了又沉默,最后還是忍不住笑了出來“未曾想有朝一日我也會成為他人雜記中的閑談。”
還未遇到這位名滿天下的大詩人的徐君猷搖搖頭,想象了一下楚棠描述的情景也是一樂。蘇軾其人當真有趣,他倒是想見上一見了。
不過,他忽然嘆息一聲,二人的緣分若在黃州,那蘇軾豈不是還要歷一次烏臺詩案這么想著,徐君猷的心思也淡下來了。
他也不能期待人家被貶啊。
另一邊,葉夢得越聽這個故事越覺得耳熟好像,是我前些日子記在避暑錄話里的吧
居士,指的是在家修行佛法的人。白居易也叫香山居士吧蘇軾真還挺喜歡白居易的。
唐朝。
白居易嘴角微揚,沒有人聽到別人欣賞自己會不高興,更何況那個人還是個詩詞絕佳的大才子。
輞川。
王維聽得那句“居士”,眼眸亮了亮,聯想到蘇詞結尾的“人生如夢”,忽然有所明悟。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蘇軾與佛有緣。”
話音剛落,楚棠放出第二則材料,恰好就是王維剛剛吟的金剛經。一旁的裴迪看著好友眼中的欣然沒有說話,他還是不懂信佛有什么好的,不過蘇軾似乎,確實從中得到寄托
他說人世間的一切緣起緣滅,就如同夢幻一般,像泡沫中的幻影,像露水、像閃電,剎那逝去無痕,我們應該以這種態度看待世間萬物。滔滔江水淘盡了千古風流人物,淘盡了周瑜的功業,自然也會淘盡他的苦難。
人在痛苦的時候總會向宗教里去尋求解脫,蘇軾在定慧院中與僧眾一起誦讀佛經,后來又造訪山寺,佛家的平和圓融慰藉著他,“
如夢”一句,已有釋音。
客棧。
蘇軾對這個答案并不意外,他笑著說“先前父親雅好佛經,與名僧交游、談論佛理,母親亦篤信佛教,寬仁慈愛。我長于父母膝下,經年之后異鄉漂泊,竟還受著二老的蔭庇。”
說到最后,話里已經有了慨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