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貍,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小名,當年他打敗王玄謨之后,曾追至長江北岸,在瓜步山建立行宮,以炫耀功成,這個行宮后來便被稱為佛貍祠。這本是侵略者的功勛,也是他們耀武揚威的罪證,但當地的老百姓卻不知就里,只把它當作一般祠廟來祭祀供奉。
應該說,辛棄疾的這句詞是含有深沉的諷刺與憂慮的。根據前面的置換法,我們可以將拓跋燾置換為金主完顏亮。
當年,完顏亮南侵,也曾駐扎在瓜步山,窺伺宋廷。佛貍祠這個典故,很好地影射了金主完顏亮。但是呢百姓卻不知其中恥辱,竟至于祭祀敵人,如此種種,真讓人不忍去看。
這聲嘆息里,蘊含著辛棄疾對百姓忘記國恥的深深憂慮。也意在告誡南宋統治者,收復失地,刻不容緩,若一意聽之任之,百姓習慣于異族統治,忘記中原衣冠,就再難收回了。
唐朝。
李世民嘆息著頷首,他想起自己所面對的形勢了,自漢末之南陳數百年分裂,雖有隋之一統,但終是曇花一現,隋末大亂,才彌合的疆域人心又迅速分裂,他們滿朝君臣,又何嘗沒有過類似辛棄疾的擔憂
“此子敏銳,一心為國,惜在南宋矣。”
素來愛才的太宗皇帝有些不忍了。
明朝。
同樣經歷了在分裂中統一的朱元璋也是嘆了口氣“辛稼軒遠見卓識,為君為民,可惜
那宋朝皇帝,都是糊涂蛋。”
他感嘆著,正想借機教育一下兒子,忽然想起楚棠先前說的南明,一口老血差點噴出來咱的大明,難道也會像南宋那樣不堪
朱元璋反手向著朱棣的腦袋招呼了一下“孽子”
你的好后代
正感憤不已恨不得提槍上陣把什么南宋金國都削一頓的朱棣
什么玩意兒
大家可能會覺得這一句有些難以理解,我們代入一下,把佛貍祠換成靖國神社。如果日本在我們的國土上建了一座靖國神社,我們會不會進去祭拜答案是當然不會。不僅不會,我們不吐口唾沫再把它砸爛都算不上中國人
“說得對砸爛它”
早已看過故都的秋,聽聞過那段歷史的老祖宗非常有代入感,當場附和著叫好。
咸陽宮。
連一向冷峻的嬴政也忍不住露出幾縷笑意,楚棠的語氣頗有幾分憤然,想必是讓大家代入,先把自己給氣到了。
“倒是有幾分華夏風骨。”
這卻是在說如楚棠一般的所有后代了。能做到這樣的毫不畏懼、同仇敵愾,既是身為華夏兒郎的骨氣,又可見鼎盛之國力。唯有強大而風骨卓絕的王朝才會孕育出同樣風骨卓絕的人物,而那樣的風骨,長在每一個后世人心中。
他忽然覺得滿意。不,甚至是驕傲。
未央宮。
劉徹拍手大笑“這性子朕喜歡什么神社佛貍祠,朕要到匈奴建一座武帝祠”
眾臣
剛想說什么,一個清朗的少年音響起,話里滿是躍躍欲試:“陛下說得對去病愿為陛下前驅,在狼居胥山為陛下建武帝祠”
劉徹龍顏大悅,朗聲長笑“好朕等著,未來的冠軍侯”
衛青以及殿中的一眾大臣
聽起來,似乎也,有那么點不錯
為什么我們會這樣,是因為我們清楚地知曉那是侵略者建立的,是罪惡的象征,我們受到的歷史教育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我們百年前這個民族所經受的苦難。
可是舊時的百姓不知道,宋朝的百姓也不知道,時間會沖淡許多的東西,他們不記得前朝的歷史,久而久之可能也會漠然于當下的處境,這如何不令辛棄疾感到擔憂
“唉”白居易嘆了一口氣,“民眾無知,自古亦然。”
元稹幾不可察地搖搖頭“若說無知,那后世百姓,卻知靖國神社之恥。”
同為遭異族滅國之災,兩相對比,實在是太過相形見絀。
太極宮。
李世民眉頭微斂“如楚棠所言,日軍侵華距她近百年,他們卻人人知其史,這便是她所說的歷史教育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