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北望,望何處,烽火慢杜鵑路
和著歌聲,人們看見了盞盞燈火下鐵刃猶寒的長劍,看見了他們從未見過卻一眼便知正是后人所繪的辛棄疾,看見了錦旗獵獵、戰馬空垂、箭矢刀光,看見了詞壇飛將身騎白馬,一劍能擋百萬兵,也看到了畫面上密密麻麻飄過的文字,懷念的、惋惜的、贊揚的、喟嘆的
長空寂靜,只余宮商久久回旋。
去往皇宮的辛棄疾停下腳步,神色動容,難掩淚光。他知道,那是后人為他作歌,而上面飄過的文字,是后人對他的記誦。他的赤膽忠心,他的報國之志,歷史記得,百世可知,可偏偏他的君王不知千秋萬世名,可抵此時憾
他忽然想放聲痛哭。
陪著他進宮的內侍也在悄悄抹眼淚,太慘了了,辛大人這樣忠心耿耿的人,怎么會那么慘呢
秦朝。
嬴政深吸一口氣,他本是堅毅之人,不為外物所動,卻最是見不得忠臣良將遭棄,更何況這良將念茲在茲的還是北伐異族,一雪國恥。
“詔令。”
他目視前方,目光威嚴,仿佛正在注視著那個千年之后郁郁不得志的詞將。
“辛棄疾胸有韜略,赤膽忠心,殷殷為國,著令統率兵馬,揮師北伐,驅除敵寇,光復中原”
南宋給不出的詔令,他大秦來給
堂下諸臣望著上首的君王,內心一片火熱。他們明白,辛棄疾的經歷令人唏噓,陛下此為哪怕莫名,卻是真的想要撫慰那一生磋磨的報國志士。怎么不讓人嘆惋呢辛棄疾明明是將才,卻以詞名世。
他們心中傷感,最終也只是肅容拱手“謹受命”
漢朝。
劉徹心情復雜,他本來應該驕傲,后朝不僅崇拜他的將軍,還奉他為明主,可是那樣的遺憾與悵恨卻讓他高興不起來。他環視堂下,衛青眼露不忍,被追憶的霍去病更是因為年少,正不可抑制的掉眼淚。哪里是后人可惜宋皇非漢武呢他也可惜沒有辛棄疾這樣的臣子啊
“司馬相如,”他沉聲道,“朕希望你給辛棄疾寫一紙詔令。”
以大漢王朝最深廣宏富的筆墨,給辛棄疾寫一紙詔令。
唐朝。
無論是李世民還是武則天都做出了如秦皇漢武一樣的決定,李世民甚至還抽空覺得有些不平
“你們說這宋皇非漢武是不是有失偏頗辛棄疾完全可以來做朕的李藥師嘛”
而且自己比漢武帝能打,還禮賢下士,怎么看都更符合“明主”的條件啊
李靖
長孫無忌等人
陛下說的,倒也沒錯
南宋,皇宮。
宋孝宗的心臟砰砰直跳,他錯了,不是辛卿想不通,是他沒有想通,是他棄國恥于不顧,棄忠臣良將于不顧,將上天賜給他的冠軍侯辜負,辛卿的詞諷刺的不是他卻又勝似是他他猛地一下站起來,雙目發紅,有些失態地喊道
“辛卿呢辛卿怎么還沒有到”
話音剛落,有人龍行虎步跨門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