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通俗平易,故事性強,頗導人情,尺幅之間自有波瀾,別具特色,怎么不算是好文類呢
他欣喜地
對這些標題進行評點“吶喊、彷徨,有呼號而茫然不知所之之意。狂人日記此文名倒也獨特,莫不是志怪之類作品”
中國古代錄異志怪之文極為發達,明朝坊間亦有許多志怪之書,是以馮夢龍一看這個標題就聯想上了。
這篇文章既是新文學史之第一,想來魯迅也是開山之祖一類人物。馮夢龍好奇極了,他也想和后世小說的祖師爺比比,新舊文學之白話到底有何不同。
三國。
曹丕看著水鏡上的內容沉思“小說、散文、詩歌、散文詩、雜文,后世的文章門類是這樣劃分的么”
他對文章也頗有自己的思考,所謂“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但后世的劃分與此殊為不同,小說倒是單獨成一類了么
還有那散文詩是什么意思,像散文一樣的詩那豈不是有些像賦曹丕再次覺得自己的腦子有些不夠用了。
這篇拿來主義選自迅哥兒的且介亭雜文。雜文是現代散文的一種,一般以議論為主議論深辟,短小精悍,這種文體也最能體現迅哥兒“匕首”“投槍”一樣的寫作風格。
下面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這篇文章的標題是拿來主義,但作者在哪里才明確提出拿來
水鏡上出現幾版密密麻麻的文字,不甚清晰,但好歹也是聊勝于無,眾人仰著頭仔細辨認,一讀便覺出了幾分不同。
“如此文風,與故都的秋可稱大相徑庭。”白居易給出自己的看法。
元稹點頭表示同意“觀其言語,既有幽幽古意,又有后世語言之章法,倒有幾分不今不古之感。”
“誠然。”白居易頷首“魯迅既為新文學開山之祖,想必其行文難免受舊文學之影響,新舊之間,或有駁雜,郁達夫的文章不也古意盎然么我看此種行文是新文學博興之必然啊”
“話雖如此。”元稹忽然忍不住露出幾分調侃的笑意“郁達夫行文到底簡暢幾分,魯迅文風獨絕,后世學子理解起來怕是不輕松吧。”
不得不說,中唐詩歌代表、新樂府運動發起者之一的元微之到底敏銳,只是未免太幸災樂禍了些。
這個問題比較簡單,大家的答案應該是顯而易見的,就在第七自然段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運用腦髓,就是要獨立思考;放出眼光,就是要仔細辨別;自己來拿,強調的是要主動選擇。魯迅先生既點明了態度要“拿來”,又告訴了我們要如何拿來,是為拿來主義。
但是顯然,在講“拿來主義”之前,作者又提到了幾個其他的“主義”。請大家仔細閱讀16自然段,借助表格梳理文章內容。
只見水鏡上出現了一個表格,四橫四縱,橫列首格空白、旁邊三格依次是閉關主義、送去主義、送來主義,縱列則書表現、實質、危害幾詞,余下空白。
眾人不是第一次在水鏡里看到表格這種形式,甚至有些
人還在日常生活中模仿起了這種梳理方式,自然很快就理解了楚棠的用意。他們眼疾手快地在筆下做了記錄,又去看后面放出來的文字。
“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