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還有這樣的淵源。
眾人聽了也很感慨,皮日休和陸龜蒙二人更是既驚喜又唏噓,驚喜的是他們能得到后世如此高的評價,唏噓的則是那“一塌胡涂的泥潭”的斷語,魯迅用筆之精,他們再一次感受到了。
嘆了一口氣,兩人不約而同地斟酒舉杯,向著水鏡的方向一飲而盡。
聊贈千載之下,文章知己。
歐陽修的看得我有點tsd,總覺得像在看伶官傳序,被背誦全文支配的恐懼。
蘇軾寫得很張揚,這次s的是青年蘇軾嗎很符合他當年“好發議論”鋒芒畢露的人設。蘇轍寫得就溫和多了,車印子就是這么腳踏實地
蘇轍捂臉,“車印子”又是什么糟糕的稱呼
他嘆了一口氣,楚姑娘哪里都好,就是太不莊重了
兩篇文章一左一右出現在水鏡上,一張揚一內斂,但都議論精深,一看便知功底。眾人見識了眉山二蘇的文采,以文觀人,自然也看出了兩兄弟的性格,俱是忍不住笑了起來。
蘇軾在自家父親的注視里默默望天,好發議論什么的,他也改不了啊能改他就不是蘇軾了。
另一邊的歐陽修擰著眉看向自家好友“圣愈兄,我的伶官傳序有什么難背的嗎”
明明就很短啊
辛棄疾的這篇,從失國本而國恒亡開始講起,歸結到以自信自強之姿態對抗一切之侵略,其中“文化失而風骨沒,風骨沒而國敗亡”充滿了深切憂憤,讀起來實在令人感慨。
兩宋君臣士子看得眼眶一熱,尤其宋孝宗更是心頭大慟,辛棄疾駁的是后世謬論,可字里行間分明是對大宋的憂慮痛切。
國士殷殷,見往事來者,俱思家國。
不過也還有一些美中不
足,大家舉的例子或許獨到,但是都不太具有時代感。大家完全可以結合當下的實力談中國文化走出去嘛
本認為必該流入大海的黃色文明沒有被大海吞噬,反倒是與海洋分庭抗禮,煥發出強勁的生命力,多么有力的批駁。
眾人
想法是很好,但他們舉不出來啊
“沒事沒事,我們寫本朝之事,也具有本朝的時代感嘛”李商隱自我安慰道。
說起來,前幾天我還刷到一個視頻,說是春節已經成為了全世界的節日,很多國家都掛起了一片中國紅,歡度佳節,也是很好的“走出去”實例嘛大家要多積累一些熱門時興的素材哦體現時代感和我們青年學生的思考。
楚棠邊說邊將視頻里的片段放了出來,大紅的接接道上不同眼睛膚色的人舉著福字和中國結在舞龍舞獅的隊伍間歡呼雀躍,確實是一派紅紅火火的節日氣象。
孔穎達看著水鏡里一幀幀閃過的畫面不禁喃喃“真有盛世大同之象啊”
其他人也為水鏡里展示的場景所吸引,再多的辯駁在事實面前都會遜色,后世的華夏在經歷了交鋒與爭論之后,確實正穩步地走出閉關、送去、送來甚至“河殤”的謬論,逐漸回歸到了他們熟悉的模樣。
復興。
李世民想起楚棠曾經說過的詞語,只覺從郁達夫哀哀悲切,到魯迅犀利駁論;從“河殤”荒唐斷言,到“走出去”的如火如荼,后世中國所展現的,確實是一幅波瀾壯闊的復興畫卷。
“好兒孫啊”
他感嘆一聲,覺得大唐能做的還有很多。太宗皇帝的目標是,讓西域諸國也過上春節
其實通過文字究察成敗興壞之紀,古已有之。迅哥兒棄醫從文,勢要“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為當日之中國開一劑方藥,其實也是中國綿延千載的文士殷憂。
就像今天來到秦始皇陵,u的腦海里也會閃過許多與秦朝相關的文章,所以,趁著這個好時機,我們不如先去給政哥背一遍阿房宮賦吧
杜牧李商隱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李清照辛棄疾陸游朱元璋朱棣馮夢龍李贄玩這么大嗎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