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裂下的桌角承受不了帝王之威,惶恐的在地上滾了幾圈,怒響惹得本就跪了一地的臣子愈發緊張起來,恨不得把自己縮進地磚里去。
另一側的幾個郎官膽子就更小了,他們本來便是做文書工作的,因著水鏡神跡,被召來記錄楚棠所講的各項內容。
陛下當初特意吩咐,天機難得,務必要將水鏡里講的話事無巨細記下來,他們也一直兢兢業業。但剛剛剛剛這后輩在罵陛下、罵大秦啊
握著筆的手抖了抖,幾個郎官苦著臉在心里哀嚎,“阿房出秦朝畢”這種大逆不道的話,他們也不敢寫啊
筆墨凝滯,他們顫顫巍巍地欲要擱筆,忽然聽到一聲低喝不許停”
是陛下
郎官們一個激靈,立時板板正正跪直了脊背“陛陛下”
嬴政眉眼含霜,肅著臉看了過去,面上薄怒未消,但已看不出剛剛劍劈桌案的雷霆之勢,只語氣依舊沉冷
“不許停,繼續記,將楚棠說的話一字一句給朕記清楚。”
他轉過身來負手而立,銳利的眼越過跪伏的臣子,看向水鏡里的犀利辭章,錚錚挺拔“朕,與大秦,享得了夸譽,也擔得起罵名”
鏗然的語氣響在大殿,眾人心中巨震,一個個肅容站起身來,拱手向前方的君王躬身一禮“臣等謹受教”
北宋。
蘇軾博聞強記,聽到楚棠的話便搖了搖頭,饒有興趣地道“阿房出秦朝亡之言也并非沒有過,阿房起筆頗祖陸參長城賦之筆法,長城賦所謂千城絕,長城列。秦民竭,秦君滅不正是這個意思么”
“不錯。”蘇轍也想起來了,“陸句一句一轉、層層遞進,由長城而見民竭,民竭而見秦滅,詞意顯豁,杜文雖則意同,但更為蘊藉,愈見功力了。”
他贊不絕口,一旁的蘇軾顯然也深感其妙,他本就愛極了杜牧的這篇文章,曾多次于寒夜百讀,體會自然精深,當即接著道
“賦中以三字句起,祖于郭璞巖作井,龍登天,流于謝惠連歲將暮,時既昏,又有陸之長城,及至樊川阿房,取法于前而自出機杼,也難怪崔郾一見而驚為天人了。”
“是啊”蘇轍更為嘆服“就像此文雖與長城賦同出一意,但文質之間儼然仙凡之別。”
蘇軾對此同樣也很認同,點點頭忽然忍不住笑了起來“子由啊,你說若在始皇陵前將長城、阿房兩賦各誦讀一遍,那始皇帝會更激賞哪一篇”
蘇轍表情險些裂了“我覺得,始皇可能更想找你我二人夜談。”
他欲哭無淚,兄長為什么總是會有這種危險的想法
接著往下,從“覆壓三百余里”到“而氣候不齊”,這是在寫阿房宮的建筑之奇。宮殿的設計很巧妙,占地面積廣闊,依山勢水勢,亭臺樓閣等等不一而足。
這里要注意這樣幾組描寫。首先,“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我們都能看出來,他要說的是長橋似騰龍、樓閣間在空中的拱道如彩虹,但杜牧偏偏采取了一種攝像機的方式,就像在拍vo
哇,前面好像有一條龍可是沒有云哪里來的龍呢誒那兒有一道彩虹但剛剛也沒下雨啊
8春山有信提醒您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走進去一看,哦,原來是河上的橋梁和空中的閣道啊竟然做得這么精美。一下子,我們就從這幾句中讀到了杜牧的驚艷。
其實小杜也沒見過阿房宮,但他就是寫得如在目前,讓人身臨其境,就很像李白寫蜀道難,還有范仲淹寫岳陽樓記,沒見過,全靠想。
楚棠順勢一cue,被點到的李、范二人俱是露出了矜持的微笑。
說起來,雖然杜牧和李商隱并稱為小李杜,但其實杜牧詩風更像李白,李商隱則更像杜甫,他的七律句法很有老杜遺風;而杜牧七絕寫得好,風神俊朗,更像白哥意態瀟灑。
“哦”
李杜二人一聽就來了興趣,杜甫仔細看了看水鏡中的阿房宮賦,又回想了一下楚棠曾提過的赤壁詩,禁不住也點起頭來“七絕凝練,賦作想象奇絕,的確有太白兄之風神。”
李白笑道“子美律體精深,李商隱之詩能得你句法之妙,想必亦是佳篇,若能有幸一觀便好了。”
對于前輩文士來說,看到詩文一道代有才人出,便是最好不過的事了。
晚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