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自孔子刪述,詩的重要性已然到達無以復加的地步,故而詩人揚名,本屬尋常;
詞為詩余,但蘇辛、易安作得實在是好,昭彰后世,亦屬平常;
戲文話本,雖難登大雅之堂,但傳諸民間,文人雅士爭相創作,其中價值不可估量,否則,金圣嘆也不會為之評點,并提出“六才子書”之說,將之與詩文等量齊觀。
在金圣嘆看來,后人的提法就相當好,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一代有一代之文學。
但這并不代表他就確信自己能靠這些評點名揚后世啊
楚棠輕輕巧巧一句話在金圣嘆心中不啻驚雷,聽她引用得極為熟練的樣子,顯然說明自己的評說在這個領域極為受認可
金圣嘆倒真有中大獎的感覺,有些忙亂地翻著自己的書稿,白紙黑字,楚棠念的的的確確就是他書上寫的話
金圣嘆志得意滿“何人再說話本難登大雅之堂”
沒看連他都因著一部水滸揚名了嗎
與此同時,許多耳尖的書商心思已經活絡起來了“金圣嘆是那位擅長扶乩降靈的江南才子金圣嘆么我還想著刊行他的書稿呢快快快,隨我前去登門拜訪”
這種名流才子,誰先搶到就是賺到好吧
興化,白駒場。
施耐庵饒有興趣地笑了起來“熬得住,但寫得只是太狠好啊”
他不住點頭“此句深得林沖之相,這個金圣嘆評得好啊”
另一邊。
羅貫中有些意外又有些羨慕“話本雜說亦有名士評點那我的三國演義是否同樣有品評嘉作”
同為四大名著,總不能厚此薄彼吧
他們四大名著,就是要整整齊齊才好
如果不能整整齊齊,那就讓他與老師整整齊齊。
羅貫中退而求次。
其他朝代的人倒是沒關注什么評點,他們感興趣的是楚棠的問題,或者說是林沖這個人物。
北宋。
蘇軾看了一眼已經許久沒有考校過的弟弟,露出了一個有好的微笑“子由以為呢”
題從天上來的蘇轍在心里嘆氣,便見自家父親也很感興趣地笑瞇瞇看過來,他認命地聽下題目,回答道“常言道,忍無可忍,無需再忍。奸賊步步相逼,林沖如何能坐以待斃”
唐朝。
柳宗元放下手中杯盞,似乎也有些惋惜“若無火燒草料場一謀,林沖未必不能忍得一世。”
這是亦在怪罪高太尉等人苦苦相逼、趕盡殺絕了。
太極宮。
李世民微微斂了神色,這個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但憑他這段時間對楚棠的了解,她要說的內容,絕對不是一望而知的泛泛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