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那種雙肩包還少見,學生背的書包各種各樣,像費強那樣家里好幾個孩子的,還在用基礎款的軍用黃綠色帆布包。張家有3個孩子在上學,經濟壓力比較大,但也給張婭寧買了這幾年非常流行的水磨藍牛仔布包。
馮婷婷用的是黑色帆布包,康妙玟也是水磨藍牛仔布包,她自己找了一枚學校徽章別在包上,也算是個記號。
趙老師沒事就給她塞卷子,大多是上海、南京、杭州各家初中的試卷,還散發著油墨的墨香味。老師們很忙,班上學習好的學生經常會被喊去“打工”,也就是印試卷。
教師辦公室里有油印機,老師先在油印蠟紙上用金屬刻寫筆小心寫好試卷底版,然后放進油印機,刷上油墨,用滾筒均勻的滾過底版,下面的白紙上便出現了一張印好的試卷。一張蠟紙大概可以印300張左右,之后蠟紙上的字跡便會模糊,需要重新刻版。不過剛好,初一年級不到300人,一次印300張試卷恰好夠用。
推滾筒是個力氣活兒,老師直接指派男生推滾筒,女生負責抽走印好的試卷,還要計數。一般都是印300張,康妙玟按照一個班60人一沓,滿60張便單獨放在一邊,這樣方便計數,之后其他班印試卷也就按照這個方法來計數。
老師們有時候一邊改作業一邊拉呱,說現在已經有了半自動的油印機,不需要人工推滾筒,只需要刻好蠟紙放進去,插上電,按下“開始”,機器自己刷刷的開印,留一個人在旁邊看著,沒紙了便送紙或是關了機器。
劉老師說“還是沒錢,學校要是有錢買復印機那就好了”
老師們紛紛點頭,都說還是復印機好,不用刻版累得手酸、不用兌油墨搞得臟兮兮,只需要寫好試卷,放進復印機,300張那還不是分分鐘的事情嗎
復印機也早就發明了,最早的復印機是1938年在美國出現的,現在國內多是日本產的復印機,前兩年有了國產復印機,不過還是日本技術,桂林理光復印機成了各單位的時尚單品。
奚繡藍知道康妙玟偶爾要去辦公室印卷子,給她找了兩只袖套戴上,可以避免油墨蹭到袖子上。
這會兒康妙玟從書包里拿出文具盒,看到桌上放著洗干凈的袖套。期末考試的卷子當然不會讓學生來印,但上周還是印了一些考試之前當做作業發下去的卷子,袖套沾上了油墨,不好洗掉,還是留下了淡黑色的印跡。
將袖套放進書包里,先拿出政治試卷訂正。政治說實話也就是平時要聽課,考前再突擊背一下時事政治,很多題目的解答都是套路,考及格難度不大,考滿分不是很容易,不過也不是不可能。
又想起來曾經看到有人說過,現代中國的基礎教育是培養“通才”,所以科目才這么全面,到了初二還會開設物理、化學、地理等科目,數學會分成數學與幾何兩門課,副科美術、音樂、體育,啥都教,就看學生在什么科目上比較突出,將來可以向優勢科目上努力。
而中國的政治課是最有意思的,它教學生很多東西,可以類比外國中學的哲學課,有人說中國政治教學生的是“屠龍術”,非常有趣的說法。
訂正完試卷,倒杯熱水,放空一下。
考第一興奮嗎其實一般般,只是期中考試,都不能算是什么大考,而且跟張婭寧和路景延的分數差距不大。放在全年級,一分一名甚至好幾名,說明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也說明這次試卷的難度不大,大概因為是初一的第一次大考,卷子要是太難了,學生都沒考好也太打擊積極性了。
那么預測一下期末考試會比較難應該不是什么離譜的猜測。初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會是第一次分水嶺,學生中開始正式分出層次。
但能考第一還是很出乎她的意料的。
不知道怎么回事,也許就像媽媽說的,“開竅了”,題目拿到手里幾乎是本能的知道怎么做,不論語文數學都是如此。記憶力奇怪的變得特別好,其實她以前記憶力也好,每次要背書都是早上到了教室才開始背,念一遍背一遍,齊活。但以前是全靠死記硬背,背得快忘得也快,基礎不扎實。
現在呢
“如有神助”這個詞大概可以說明她現在的狀態,快速背下不算什么,真正理解課文才是學習重點。
單元小測驗的好成績也給了她正反饋,她現在的學習勁頭可足了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