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眾心目中,科大少年班是有光環的,每年高考之后,媒體都興致勃勃的報道今年中科大少年班又招了哪些神童。
在康妙玟的記憶里,從來沒有聽說附中為一名學生開小灶規劃到了高考。如果是18歲按部就班高考,不需要特別規劃,跟著流程走就行。而低于15歲的天才,康妙玟沒聽說廬州理工的教職工子女出過神童。
說到神童,康妙玟周三下午第一節課之前拿到了自己的智力測試報告,拿到手打開看了看,馬上合上好家伙180這可能嗎
教室里同學們都在說話,看過自己的數值后,不吭聲的說明數值不怎么高,興高采烈的問來問去的,數值應該還不錯。
同桌問“班長班長,你多少分。”
她反問“你呢你多少分”同桌叫張力宏,男生,上學期全年級排名50名,掛尾進來的。
“105。你呢”
“問那么多干啥肯定比你高就對了。”她將測試報告放進書包里。
張力宏嬉皮笑臉的,“哎呀,班長,別小氣嘛,讓小的我開開眼”
這家伙
坐在他們后面一排的喬俊之敲了敲張力宏的肩頭,“你行了啊,你還敢跟班長油腔滑調的”
昨天下午去的另一半同學的測試報告也發下來了,今天下午聽說是一班的一半同學去檢測智力,還真沒聽說哪家家長舍不得這10元檢測費的。
康妙玟覺得10元的檢測費用不貴,韋氏智力量表的測驗很復雜,檢測員聽說需要專門培訓,還有一個大箱子的測試用具,相當麻煩。
180分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這么說,她豈不是比謝爾頓也不差了
心里好得意呀
飄啦飄啦飄飄然啦
周三下午只有兩節課,也沒有數學興趣班,康妙玟放學后仍然跟小伙伴去圖書館借書。回家后開始練習鋼琴,就彈哈農。
父母不讓她做家務,她也習慣了隨時收拾自己的房間門,書桌旁邊放著垃圾桶,垃圾隨手扔,地面很干凈,一星期拖一次地就行,這樣可以減少媽媽做家務的時間門。康衛國是愿意下廚房,但要他掃地拖地,每次都會被奚繡藍罵他“鬼畫符”,打掃的根本不干凈。
家庭作業都很簡單,上課的時候一邊聽課一邊就做完了,實際老師不會把課后練習的每一道題都布置成家庭作業,但對她來說又不難。
康衛國下午也要參加政治學習,5點散會下班,5點10分到家。
“玟玟。”一進門就喊。
“爸。”康妙玟停下彈奏,開門出來。
“餓了沒”
“有點餓。”
“晚上想吃什么”
“肉。”康妙玟毫不猶豫的說。聽說,高智商的人腦袋熱量消耗大,因此總會感到餓。哎呀今天應該借一點有關腦科學的書籍,但好像本校是理工科,應該沒有這方面的書籍。
還是應該辦一張省圖書館的借書卡,周末就去,應該只需要學生證就能辦了。
省圖書館距離廬州理工大學也很近,就在寧國路南端盡頭,騎自行車要不了10分鐘就能到。
康衛國翻著冰箱,“還有一點排骨,我給你做個紅燒排骨,吃嗎”
“吃的。你小心點別又燒焦了,不然媽媽又要罵你。”
“保證不會”
姑且存疑。
不練琴了,改刷題。做了彭校長給的初中物理習題集,不知不覺刷刷做了大概一半,覺得初中物理還是相對簡單的。
一直做到康衛國喊她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