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物理邀請賽也沒有什么難度,高中組實際考的是整個中學階段的物理,中學物理相對中學數學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還是老一套,上課聽講、下課看書、好好做作業,再多刷點題,只要學進去了,想考好是真的不難。
題型也沒有數學題那么千變萬化,就是為了區分高分段,最后一題附加題比較難,大概是奧林匹克物理競賽級別。
康妙玟輕松做完試卷,提前半小時交卷。沒有實驗考試,因此這次考試就考完了。出了學校便上了大巴,帶隊的教導主任給她打了熱水,3月的廬州天還是很冷,大巴上備了保溫桶,裝了一桶熱水。
又問她卷子難不難,附中以前并不重視學科知識競賽,大部分老師都沒有什么經驗,教導主任也沒有什么經驗,只能自己摸石頭過河。去年因為出了康妙玟這個小神童,附中這才選了幾位老師出去參加競賽培訓。
老師們出去上培訓班也很有必要,這個時代通訊不便,想要獲得更多的題目不能只靠本校老師自己琢磨,必須跟外面學校互通有無,這時候就要看人脈了,你認識的人越多,人脈就越廣,找題目這事也就進行的越順利。
附中的初中部生源一般,因此基本都是本校教職工子女,層次不齊,不能像外面有些中學那樣擇優錄取;高中部生源要稍好一點但也有限,中考排名靠前的學生一般都不選擇廬州理工附中。
但下一學年情況可能有所改變,康妙玟答應了中考填報本校,學校再宣傳宣傳,可能會有不少成績好的學生愿意填報附中。
康妙玟重點說了最后一題,最后一題看似光學問題,但其實還是數學問題,數學好的話拿下這20分不難。聽得教導主任臉色不是太好,心想你數學好當然覺得“不難”,別的學生那可就難說了
果然,等其他學生陸續出考場上了車,都在說最后一題難得很,互相問對方最后答案是多少。有人說自己果斷放棄了,知道算不出來,寫了一個“解”表示自己看到這題了。
一個男生問“康妙玟,你寫出來了嗎”
“寫出來了。”
“答案是多少”
“42。”
一片沉默,很快高中生們都在嘀嘀咕咕,“居然是42嗎天哪我算錯了”
康衛國仍然騎了自行車到附中門口接女兒。高中部的大巴先回來,康妙玟坐在司機后面的第一排,第一個下車。
“爸爸”
康衛國推著自行車過來,“來,快回家,餓了吧媽媽煮了骨頭湯,等你回家吃飯。”
“嗯,餓了。”她很快樂的坐上自行車后座。回家真好知道家里永遠有人等著你,真好。
下午,康妙玟在午睡,奚繡藍在給女兒準備明天的行李,明天她就要出發去北京集訓了。當媽的總覺得這個要帶、那個也要帶,一個都不能少。
上次冬令營前后去了一周,奚繡藍第一次跟女兒分開,心里雖有不舍,但到底時間短,一周忽忽便過去了。但這次國家隊集訓至少3個半月,這么長時間,她都不知道要怎么辦才好了。
要出門幾個月,一只行李箱已經不夠,奚繡藍又去百貨大樓買了一只大行李箱,要裝上春天到夏天的衣服,上衣十幾件總是要的,長褲至少也得4、5條換著穿吧,夏天還要穿裙子,大姑娘了也要穿的美美的。還要帶一大堆零零碎碎,不知不覺裝滿了行李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