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盤上在4、10、16的位置上橫豎各有3個點,一共9個點,最中間的點叫“天元”,其他8個點叫“星”。
康妙玟老老實實的來了個傳統開局,先占據“角”,在自己這邊的右下角下了一子。
弟子則選擇在對角線的左下角下了一子。
國手對弈,尤其是國際大賽通常只是中日韓亞洲三國比賽一局時長往往好幾個小時乃至更長時間都有,比如1985年聶衛平對戰小林光一,便是從上午對弈到下午。1983年日本圍棋高手芝野虎丸與田中力打了一局為時7天的棋局,雙方一共走了1214步;1984年,聶衛平與棋手王磊也下了一局為時7天的棋局,雙方走了1216步,平均一天走170多步,以一天8小時比賽時間來計算,1步也就不到3分鐘時間,算是很快了。
所以現在還有一種“快棋賽”,每步棋用時30秒,每一方各有10次1分鐘的延時,延時用完后,超時便會判負。這樣便避免了一局棋用時過長的問題。
當然了,一般棋手也下不出來長達7天的棋局,那必須是絕頂高手之間的較量。
正式比賽的時候棋盤旁邊會有一個計時鐘,棋手下完一子后拍一下自己這邊的計時鐘。棋院里職業棋手平時下棋的時候也習慣使用計時鐘,但新人康妙玟還不習慣用計時鐘,杜棋手便沒讓他倆用計時鐘。
第一局相當出乎杜棋手的意料,下的很快,1個小時便下完了,也就是快棋賽普通一局的用時。康妙玟四舍五入贏了3個子,這已經是很可觀的戰績了,很多職業比賽也就是1個子甚至不到1個子的贏面。
杜棋手原本以為自己的弟子能贏,怎么說都是6歲開始下棋,業余、職業下了12年的職業棋手了,對弈數百局、棋譜、棋局不知道看了多少,怎么就輸給一個連業余比賽都沒有參加過的13歲小姑娘
康妙玟也有點驚訝,她倒不是覺得自己棋藝有多高超,至少3月初跟段棋手下了一局她還贏不了,差得很遠,杜棋手的弟子怎么也是專業四段了。她主要是沒有參加過比賽,不知道自己的水平到底能有多少。
專業初段大概對應業余7段,專業最高九段,用漢字數字表示;業余最高7段,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專業棋手跟業余棋手的水平差距很大,這完全是天賦與平時積累導致的,天賦沒辦法,一位棋手有沒有圍棋天賦,從開始學習后用不了多久便會被發現,贏就是贏輸就是輸,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跟數學差不了多少;平時的積累指的就是訓練時長了,圍棋說到底也是一項“習得”的技能,需要不停與人對弈,職業棋手強就強在有高手不斷跟他對弈提高棋藝,還會有老師細心分析名棋局,跟業余棋手不可同日而語。
康妙玟也知道自己對弈經驗太少,這是她最大劣勢,但沒想到怎么專業四段這么差勁的嗎
弟子十分羞愧,感覺給師父丟臉了。
杜棋手皺眉,確實很不滿意,但當著康妙玟和其他幾個孩子的面,也不能痛斥弟子,只說“你是不是輕敵了康妙玟是你段叔叔的弟子,人家是沒有時間參加比賽,不然一個6段跑不了。不要以為她看著還是個孩子就不覺得她棋藝不行,她要是不行,我干嘛讓你來對弈我隨便找個13歲孩子來跟她打就行了。”
弟子羞愧得臉通紅,有點結巴,“我、我一定端正態度。師妹,再下一局”
何素云戳戳鄒言,不怎么小聲,“我看妙玟下的不錯。”
“你不是不會圍棋嗎”
“了解規則又不難,圍棋其實跟數學的聯系很大,數學學的好,圍棋就不難。”
杜棋手不禁看了看倆少年還真是敢說呀不過確實說的沒錯,圍棋是個需要耗費腦子的運動,智商越高、數學能力越強,圍棋就下的越好。但當然,沒人能跟大學搶孩子。在父母心中,好大學的吸引力絕對比當個職業棋手的吸引力大得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