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一起上課,見面的時間少了很多,說起來便沒有往日親密了。如果他們都是初中生,現在根本不會想到分科,也不會想到什么大學啊專業啊這種事情,在初中生看來,那都是到了高中才需要考慮的。因為康妙玟這個高中生,他們提前考慮起高中生才需要煩惱的事情。
13、4歲的少年,在一起總有說不完的話,什么都聊,同學之間的誰不跟誰玩了、誰跟誰好像在早戀,零零碎碎好多好多廢話。
康妙玟也向他們安利了學科知識競賽,現在一般中學還不重視競賽,教育部也還沒有將學科知識競賽跟大學保送掛鉤,但只要你現在能苦讀幾年、拿下省一等獎,名校就向你招手了。
這對大學子弟還不算太吸引人的條件,大學有規定,本校教職工子女只需要達到本省一本提檔線就能報考本校,這屬于教職工福利。但對于想上北清復交等名校的孩子來說,確實是一個利好消息。
比如路景延就想上科大。中科院下屬唯一高校,又在廬州,對廬州孩子來說可以同時滿足“上名校、不離家”的雙重要求。
喬俊之的選擇還包括一系列軍校,但他沒想好是指揮專業還是研究專業,軍用科技方面的專業范圍也很寬廣,從武器研發到航空航天都可以選擇。
“哇航空航天”同學們都表示太高大上了
“你可以當工程師哎,以后設計我們自己的空間站。”康妙玟大膽開麥。
“聽上去很不錯。”喬俊之想象了一下,“那以后我就是喬總工,是不是很牛”
“牛死了”路景延拍拍他肩頭。
這一代的孩子們從小就被問“你們長大了想當什么”,科學家一定是首選,小孩子都覺得科學家神秘又高大上,懂得很多別人不懂的知識,自己要是能成為科學家一定是很棒棒的事情。
小孩子壓根不懂得什么叫“實現人生理想”,也不懂得“向錢看”,他們是一張白紙,大人教給他們什么,他們就相信什么。
未來的喬總工也只是覺得這個頭銜聽上去牛逼杠杠,但要如何成為“總工程師”,他并不知道。
康妙玟也不是很清楚自己想學什么。她現在擁有的一切是以前從未接觸過的,因此也就不知道自己應該走向何處。數學物理還是別的
就是數學,專業方向也很多,有純數學,也有應用數學,應用數學的范圍很寬,從金融方向的精算師到計算機方向的算法工程師、數據分析師等等,甚至還可以去投行當投資分析師,聽說美國就有個數學家在華爾街呼風喚雨,身家億萬。
科大的教授們沒有跟她說過專業的事情,似乎默認她要學純數學她決定下次見到單墫教授或是蘇淳教授仔細問問。
初中生們誰也不知道純數學意味著什么,簡單從字面上來說,就是只搞數學。老師跟他們說過世界上著名的數學難題,其中有中國人很熟悉的“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猜想至今仍然未被完全證明;
其次有“n完全問題”、“龐加萊猜想”、“霍奇猜想”、“黎曼假設”、“孿生素數猜想”、“考拉茲猜想”等等,數學世界里未解開的難題還有許多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