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妙玟說“我跟同學約好在百貨大樓這里見面,她們走的比較早,6點半就來了。”
“哎呀我們也應該早一點來的。”
“你跟她們約了幾點”
“7點。”
張愷看了一下手表,“快到7點了。”
女孩子們一會兒手牽著手過來,“康妙玟”離了大老遠便喊她名字。
燈會很熱鬧,各種造型都有,兔子燈、虎燈、鹿燈,當然還有必不可少的龍燈,小廣場擠得水泄不通。小廣場中心還搭了一個戲臺,表演廬州本地戲劇小刀戲,小刀戲是廬劇的一種,有時候也代指廬劇。
女孩子都不喜歡廬劇,大概是廬州方言并不好聽,在安徽省,廬劇的知名度遠不如黃梅戲,建國后黃梅戲曾經有過輝煌,但在動蕩十年中,很多戲曲名家遭到迫害,黃梅戲也受到嚴重影響。
為了提高趣味性,燈會還設了燈謎,獎品不是庸俗的錢,而是花燈。
馮婷婷興致勃勃的拉著康妙玟去猜燈謎。
“早不說晚不說,什么意思”馮婷婷抬頭看著貼在墻壁上的燈謎。
康妙玟看了一眼打一字,不是早不是晚,那就是中午了。
“繁體字的許。”說著揭下了字條。
馮婷婷想了想,“是哦。”伸手拿過字條,興沖沖的說“我去兌獎”
這邊張婭寧看著一則燈謎,“謝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這是一首唐詩,謎面并不難,但難在大部分群眾的文化程度并不高。
張婭寧便將字條揭了下來,“我也猜中啦”
興沖沖的過去兌獎。
馮婷婷拿了一只兔子燈來,“康妙玟,給你”
兔子燈扎的很可愛,就比巴掌大一點,里面沒有點蠟燭。
“你拿著玩吧。”
“是你猜出來的謎語。”
“我等下再猜一個。”
竇海驪指了墻壁上最末一則燈謎,“這個你能猜出來嗎”
康妙玟走過去,燈謎是一句古詩,“一夕驕陽轉作霖”,打一句宋詞。這則燈謎很是巧妙,沒有一點古詩詞積累還真猜不出來。,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