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素來敬著太后娘娘,待她先把一些瑣碎的事情安排好,定然會來跟您匯報的。”徐才人道,前些日子,皇后也是吩咐內務府,進貢的布料吃食,定然要先送到慈寧宮的。
“她就
這樣。”太后對皇后還是相對滿意的,皇后掌管后宮也會過來匯報一二,有了好東西也是先緊著太后。這讓太后覺得自己得到了足夠多的敬重,皇帝要是跟太后說了不好聽的話,皇后也會過來勸慰太后一二。
“皇后掌管六宮,素日忙了些。徐才人道,她也不好總是拿一些瑣事叨擾您,總得有個章程了才好跟您說。
你倒是向著她。太后道。
不是臣妾向著皇后,而是皇后對姐妹們一向寬宥。”徐才人道,“臣妾給您做的棗泥山藥糕,也涼了些,您嘗嘗。
徐才人給太后夾糕點,用心伺候太后。太后看著糕點,她忽然想到了趙元凱夫妻。之前,趙元凱帶著郁淑嫻進宮的時候,郁淑嫻還做了糕點帶來呢。
元凱已經許久沒有來了吧太后看向蘭嬤嬤。“是。”蘭嬤嬤回答,年初的時候來過一次。
皇帝讓趙元凱一介白身無事就別隨意入宮,趙元凱當然就得照做。昭陽長公主都好幾個月沒有見趙元凱了,那是她拒絕見傻叉兒子。趙元凱更不敢隨意去求見太后,他怕以后有重要的事情,反而不能進宮。
前些日子不是他考中了童生了嗎太后偶爾有問一句,她若是沒有問,也沒有人跟她說趙元凱的事情。
那些官人慣會審時度勢的,也不敢隨意去說皇帝等人不喜的人。趙元凱分明就是惹到了皇帝,縱然他是皇帝的親外甥,那也無用。宮人就盡量少說趙元凱,不主動說,也就不容易惹火上身。
是。蘭嬤嬤點頭,是要走科舉的路。
走科舉路太后道,元慎先去的國子監,元塵也去了。倒是元凱他沒有去。
“長公主給他請了名師的。”蘭嬤嬤道,若非以前得名師教導,又怎能一下子就考中童生。童生看似最低層,卻也不容易的。
蘭嬤嬤敢說這些話,也懂得如何說,能讓太后高興,也不讓太后繼續扯下去。
“讓他們進宮來過中秋吧,都許久都沒有見了。”太后道,“一家子團團圓圓的,這才是中秋。
蘭嬤嬤一時間不知道該怎么說,但她很快就想到了一點,郁氏懷有身孕,前些日子還動了胎氣,得將養著。
這一次是真的了太后問,“要不要讓太醫去看看應當是真的。蘭嬤嬤道。
元凱也不用時時刻刻陪著她吧,哀家懷有身孕的時候,先帝也沒有日日陪著哀家。太后想到過去的那些事情,她想著真愛,同時也想著男人的事業,別人說皇帝日理萬機沒有空過來,她也就那么告訴自己。
太后看重真愛,卻又不喜歡那些女子過多束縛男子,太嬌氣了。
當母親的在有身孕的時候難免受苦。”徐才人道,臣妾雖未有過身孕,卻也是見過的。有的孕婦只能待在家里臥床,脾氣也容易變得暴躁些,等過了這一陣子便好。能有這個苦受,還是有的,以后還能有孩子。
徐才人不后悔當初自己毀了自己的身體,她不想變成一個只知道宮斗的女人。一開始是為了得寵,后面又說是為了兒女,她不想讓自己面目全非。
這也是她的福氣。徐才人道,這也是您的曾外孫,您要四世同堂。
其他的王爺公主的,有的人比昭陽長公主年紀還要大,他們的孫子都娶妻生子了。只不過那些人跟太后又不親近,加上當年的皇位之爭,皇帝跟大多數王爺的關系也不好,也不是所有公主都跟昭陽長公主這樣堅定地站在皇帝這邊。
還曾經有一母同胞的兄妹分開站隊的,在皇宮,什么殘酷的事情都可能發生。
讓她養著吧。太后道,元凱也不錯,要陪著那么嬌弱的妻子,還要讀書,不容易。太后歇了讓趙元凱進宮過節的心思,她的這個外孫就是太重情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