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剛坐定,劉老太爺就吟誦“東風葉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這是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自然十分應景。
他念完又對孫子和孫女們道“你們便以元夕為題,作一首應景之作。自然,若是寫一首前人之作也是可以的。”
這個要求完全是為了麗貞麗婉,麗姝也不顯能迅速寫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唐朝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祖父,我寫好了。”麗姝把詩迅速交上去。
麗嘉也很快寫好,她寫的是京都元夕,這首也是極好。另外麗婉求著麗嘉和麗姝幫忙,兩人說了幾句,她才動筆。麗柔心道,好在姨娘昨兒囑咐我說劉家人最喜這些詩詞,文會頗多,故而讓她背一首應景。
但是她背的正是麗姝的正月十五夜,沒辦法,這首太出名了,于是麗柔也坐下苦思冥想。后來,她還是寫上正月十五夜交差。
可她的字和麗姝的字放在一起,實在是差距過大,她自己也掩面而走。
當然,無論如何,二房還都能寫的交差,麗貞卻是抓耳撓腮,左顧右盼,把劉承宗看的都一時頓住,他沒想過女兒居然連寫一首前人所作都不會寫,聽聞麗姝等人都已經能夠自己作詩了。
好在劉老太爺沒有評判,只是看了看,心里有數。
恰逢此時,曾大老爺等人帶著家眷過來拜見劉老太爺,兩廂廝見,曾大老爺如今已經從太常寺少卿已經升任順天府府尹。
聽說劉家人在寫詩詞,他遂道“姑父,我們曾家和劉家都為書香門第,如今各子弟都在,不如行令,也試試后生們的學問。”
劉家也無有不可,曾大老爺道“幾位賢侄和賢侄女,既然都已學過四書五經,不如行經史令。”
“就看先行個連理令。”劉承旭笑。
曾大老爺頷首,麗姝想這個令其實已經放寬了,連理令就是上句的最后一個字和下句的最后一句的第一個字相同。
頭一個站起來的是曾三公子,他道“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麗姝看向書景,書景支支吾吾,顯然不能說,她想此時不說,更待何時,再者,也不能讓曾家看輕了,故而她當仁不讓道“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劉承旭捏須而笑,很是驕傲,又聽那邊那位曾四公子道“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
此時,劉書宜迅速站出來道“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
麗嘉和曾盈秀也紛紛站起來接話,曾四公子才思敏捷,更是在麗嘉說完,立馬就接了下一句。麗嘉陷入思索,麗姝隨即道“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之。”
到了最后,居然是曾四公子和麗姝對決,二人絲毫不相讓,甚至毫無停頓。
“誠則形,形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