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誰關系都很好。這樣的人未必真心就是對所有人好,
但君子論跡不論心,明面上誰也挑不出不是來。
“三妹妹來了。”麗婉笑瞇瞇的喊了一聲。
麗姝又給劉太夫人和徐夫人請安,和姐妹們廝見,她說明鄭灝不來的緣由。劉太夫人則道“還好大姑爺和二姑爺來了,也沒什么。”
在劉太夫人看來,鄭尚書已經致仕了,鄭灝現在只是個小翰林,哪里有這么重要。
將來鄭灝的仕途興許還要靠劉家呢。
當然,劉太夫人的這些想法,麗姝也不太在意,如今鄭家門庭稀少賓客也不復往昔,她卻覺得這樣于鄭灝才更好。
鄭灝如果真的經天緯地之才,也絕對不會埋沒,畢竟翰林可是天子近臣,若他只懂做文章,不懂做官,那么給個高官,反而是災難。
她有自己的一套想法,而且從來不內耗。
就比如徐夫人突然問起鄭尚書要不要回老家,麗姝就笑道“如今我家大爺和我小叔子都在京中,所以公婆都在京中。”
麗貞笑道“我還以為致仕就都要回鄉呢。”
這話當然是嘲笑鄭家不如往昔又汲汲營營了,正猶如麗姝在高處時,連徐夫人都要麗貞和她學,如今公爹一旦退下來,以前那些曾經羨慕她的人,當然就開始拉踩了。
所以,麗姝大笑兩聲才道“妹妹明明與我一起讀書,怎么還說這樣的話,張養浩在任文宗朝的禮部尚書時,曾經上表表辭聘侍親表,懇請文宗允許他六十致仕。上面說伏惟皇帝陛下憐臣母老,憫臣身孤,有臣一言繁,矜臣才拙,姑如所懇,以舒母憂,或準六十致仕,以彰禮經,親年八十一。當時張養浩母親已經八十一歲,文宗批準了他照顧母親的請求。而我太婆婆就在京中,我公公以親疾需要侍養而提前自請致仕的,怎么還要返鄉呢。”
劉太夫人雖然覺得鄭灝不來,未免覺得可惜,但現下見麗貞如此,知道她老毛病又犯了,故而又敲打麗貞“你難道不知道我們齊朝實行的是強干弱枝的國策,世家子弟大多籍貫已經在京中了。”
麗姝是從不內耗,誰惹了她,她可不會忍受。
好在這個時候麗柔夫妻過來了,吳玄鶴和麗柔一起進來的,麗姝見麗柔眼圈發青,行禮時腿都有點抖。
麗婉偷偷和麗姝咬耳朵“看看四妹和四妹夫感情真好。”
“是啊。”麗姝點頭。
只見這夫妻二人請完安后,吳玄鶴先出去了,劉太夫人讓麗柔到身旁坐下,不禁道“如何在吳家還好吧。”
麗柔實在是難以啟齒,她和吳玄鶴因為行房行了三次都被房里的人告訴吳夫人,還有她帶的避火圖因為放枕頭底下也被人告訴婆母,婆母雖然沒有罵她,但是又說什么貞靜為上。
固然吳家條件的確很不錯,服侍的仆婢丫鬟就快三十個人,吳玄鶴也的確人不壞,沒什么外室和心愛的表妹,但通房是有的,書房和房里服侍的似乎都有首尾。
甚至,吳家姐妹,她看了麗姝一眼,她們曾經在詩會上敗北麗姝,以為自己也是才女,還說過幾日要一起聯詩。
還未三天,她就已經苦不堪言,但現下,她只好對劉太夫人道“在吳家很好,多謝祖母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