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峰希望用這部電影幫他的魔方玩具做宣傳,最后還是把電影的名字改成了《魔方》,甚至讓第一部的智障主角手里拿著一個三階魔方,不知道這算不算華語電影里最早的廣告植入?
這部《魔方》將在4月14日上映,嘉禾的十幾家戲院會拿出對待《半斤八兩》的態度進行排片,電影宣傳片馬上就會在電視臺播放。
羅峰這位被香港人譽為“金熊導演”的天才導演,本身就是吸引票房的一大賣點,更別提還有蕭炎和吳邪出演,他們三個現在是中原娛樂和佳藝最火的招牌。
中原娛樂與嘉禾這次的分成協議相信會讓香港其它制作公司羨慕嫉妒,本土地區前兩周票房55分成,后兩周46分成。海外票房,呆灣+東南亞30%票房分成。韓國+日本20%票房分成。
這是中原娛樂提出的分成要求,嘉禾若是不答應,他們就去找邵氏。
鄒文懷和何冠昌心里再不情愿,此刻形勢比人強,也只能答應這種平等的分成條件。
邵氏和嘉禾現在沒什么能威脅到中原娛樂,他們又不是少了這點票房就揭不開鍋,大不了先不賣外埠,像《追隨》一樣去參加電影節,照樣能把外埠賣出去。
戛納電影節眼看就快到了,這部電影就算拿不到最高獎,入個圍也沒什么問題,那時自然有各地片商來主動購買版權。
羅峰這邊也聯絡了不少獨立戲院,比如百老匯戲院,以及中原娛樂旗下的三家戲院。
這幾個月,他不僅光大筆買入日本水泥公司的股票,趁著股災期間不少戲院老板破產,或是需要現金周轉,他已經悄悄買下三家獨立戲院,一家在旺角,一家在沙田,一家在觀塘。
旺角和沙田的戲院都建在老城區,各自都有十多個年頭了,裝修老舊,設備落后。
但這類戲院在香港占了多數,新戲院一般都建在新城區和富人區,或是商業街上,不過想要票房的話,這些上百家的老戲院才是輸出主力軍。
沙田的那間老戲院放映廳最大,能容納800人同時觀影;旺角的戲院少小些,但也能容納600人同時觀影;觀塘的戲院建在新城區,內部兩個放映廳,一間能容納那300人,一間能容納200人,不過環境和設備要好的多,票價自然也要高一些。
羅峰打算建立自己的“中原院線”,院線內的每家戲院都叫“中原戲院”,同時要分檔次,最牛逼的是“旗艦戲院”,其次是“龍頭戲院”,最后是“主力戲院”,根據地段、裝修、設備來評級。
但這兩年他不會對這三家戲院翻新,羅峰買下戲院后連設備都懶得換,反正換了票價又不能漲。
今后除了新建的戲院,這些老舊戲院進入八十年代后就要陸續淘汰,他沒必要在這上面投入太多。
現在這三家戲院能為他貢獻1800個座位,如果全天候放映《魔方》,一天七八場下來也能貢獻不少票房。
羅峰心里的最低目標是“五百萬票房”,雖然股災還在繼續掏空香港人見底的錢包,但這部電影如此牛逼,不可能連五百萬票房都沒有吧?
吳邪卻覺得香港人的錢包沒那么脆弱,他的第二張唱片已經發售兩周,即便在他只進行兩場簽字會的情況下,依然在本地賣出了一萬五千張,半數唱片店和音像店都斷貨了。
香港和東南亞的發行商還沒傳回銷售情況,但從新聞報紙,還有電臺點歌的情況來看,這些地區的銷售情況絕對差不了,每天都能接到催貨的電話。
這個年代,電臺播歌要給唱片公司版權費,但是不少唱片公司為了宣傳,會考慮免收,或者少收。
吳邪只在唱片發售后的前兩周免費,現在各地電臺要繼續播就得付錢,不然律師信分分鐘給你寄過去。
這段時間,光是收亞洲電視臺的版權續費,他就已經賺到了不少小錢錢。
隨著各地都已斷貨,他的第二批五萬張訂單已經下給發燒廠,吳邪現在對于年內賣出20萬張的銷量充滿信心。
晚上,吳邪接到了上海方面的電話,這次打來電話的是美影廠廠長特偉,對方想了解具體的合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