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還真不算難事,只要有技術有想法有資金,修改Basic語言,或是開發一個DOS操作系統,這都不難搞。
微軟在另一位面也是買來別人的半成品自行修改,這個年代大家走的都不遠,大佬根本不用追,因為他自己就走得比誰都遠。
這件事就不需要拖太久了,他現在就可以找個新宿主去做,這家軟件公司會先從開發PC的編程軟件開始,主要開發能兼容各家語言的解譯器,也就是能將一種語言翻譯為另一種語言的程序。
微軟過兩年就會開始做這項工作,大佬如果搶先一步,優勢將會非常大,因為現在正是全世界各個品牌的商用計算機如雨后春筍般冒出的年代,各家公司都配備了自己的BASIC語言,比如Apple.BASIC,IBM.BASIC等等。
但由于各家機型不同,它們對基本BASIC語言的修改和擴展也不相同,導致了同是BASIC語言編寫的程序卻不能互相兼容的局面。
這就像中國各省都用中文書寫,大家雖然能看懂,但方言一說起來,外地人可能就聽不懂了。而一些在原有基礎上新發明的文字,其它地區也可能不認識。
70年代個人計算機問世后,這個行業就一直面臨這樣的麻煩,大家都在各搞各的,互相都不兼容。
微軟能起家就是靠開發將不同公司的BASIC語言互相翻譯兼容的解譯器起家,但這時的微軟還在與MITS打官司,兩邊是分家后過了一年多,微軟才開始了這項工作。
大佬準備先行一步,初期就以銷售這種BASIC解譯器為主,同時使用自己修改后的BASIC語法編寫軟件,甚至不要錢免費放出,借此推銷自己的BASIC語言和解譯器,保證他們能搶占市場。
這樣做雖然是賠錢賺吆喝,但只要越來越多的制造商開始采用他們的BASIC語法,使用他們的免費解譯器,他們的標準就會逐漸成為市場標準,進而逐漸占領整個市場。
但這個編譯器要賠錢做,如果沒有收入支撐,那也不是長久之計。
所以這家公司會同時開發游戲來盈利,現階段軟件行業同樣剛剛起步,說實話即便收費也賺不到多少錢,只有開發游戲才能收獲暴利。
這也是大佬將來的新宿主在初期賺錢的地方,必須用游戲來養活他們的BASIC語法和解譯器,甚至初期的個人電腦業務都要靠游戲來養活。
那家MITS公司開發了世界上第一臺個人電腦,也是第一個以個人電腦業務立足的公司,前兩年營業額達到三百多萬美元,這便是美國最大的個人電腦公司了,可見這個領域還處在一個多么原始的程度。
但只要讓自己的BASIC語法和解譯器成為行業標準,再利用MITS公司便能重新推出新的個人電腦。
那時就算無法達到IBM的成就,至少也可以在個人電腦市場上占據一些份額,等到八十年代市場拐點形成后,便有機會趁勢做大。
他知道直到80年代初期,個人電腦才開始真正發展,這之前不過是積累經驗罷了。
大佬這時也要開始尋找適合的白人宿主了,計算機行業和軟件行業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這兩家必須分開發展,而且最多只能有一家是華人掌控。
但合適的宿主并不好找,別看大佬能用他的靈魂攻擊讓那么多人變成盒子,但要奪舍卻不是同一個難度,必須得找到合適的機會才行。